[發明專利]催化氧化制備生物素前體酮酸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59237.5 | 申請日: | 2017-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196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浩然;馬其意;李天文;毛建擁;陳志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513/04 | 分類號: | C07D51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朱朦琪 |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催化氧化 制備生物 主催化劑 助催化劑 前體 酮酸 催化劑 氧化劑 催化劑作用 三廢排放 有機溶劑 直接氧化 分子氧 金屬鐵 新路線 苯基 己基 氫化 收率 位阻 氧環 芐基 咪唑 制備 生產成本 套用 回收 | ||
1.一種催化氧化制備生物素前體酮酸的方法,所述生物素前體酮酸為6-[(3S,7R,7aR)-芐基-5-氧-3-苯基四氫化-1H-咪唑[1,5-c][1,3]噻唑-7-基]-6-氧己酸,其特征在于,以(3S,7R,7aR)-6-芐基-7-(2-氧環己基)-3-苯基四氫化-5H-咪唑[1,5-c][1,3]噻唑-5-酮為原料,以分子氧為氧化劑,在催化劑作用下,經直接氧化制備得到所述生物素前體酮酸;
所述的催化劑包括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
所述的主催化劑選自氯化鐵、氯化亞鐵、乙酰丙酮鐵中的至少一種,
或者選自氯化鐵、氯化亞鐵、乙酰丙酮鐵中的至少一種與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N-羥基鄰苯二甲酰亞胺中的至少一種的組合物;
所述的助催化劑選自二甲基亞砜、二甲基亞砜/水、二甲基甲酰胺、甲基吡咯烷酮、二氧六環、乙腈、乙二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二甲醚、C1~C8的伯醇、C1~C8的仲醇、C1~C8的叔醇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的分子氧選自氧氣或空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的質量比為1:0.1~250;
所述的主催化劑與原料的質量比為0.1~500:10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催化劑選自氯化鐵、氯化鐵/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或氯化鐵/N-羥基鄰苯二甲酰亞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催化劑選自二甲基亞砜、二甲基亞砜/水或二氧六環。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的質量比為1:10,主催化劑與原料的質量比為6.25~25:10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氧化的溫度為30~90℃,時間為3~16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氧化反應后再經純化處理得到所述的生物素前體酮酸;
所述純化處理中分離得到的主催化劑和助催化劑可回收套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純化處理,具體為:
a、將直接氧化后得到的反應液進行蒸餾處理,回收助催化劑并得到反應粗品;
b、將步驟a得到的反應粗品與水混合,再加入萃取劑,多次萃取后分離得到萃取層和水層,對萃取層進行蒸餾處理,得到產物粗品;
c、將步驟b得到的產物粗品與乙腈-水混合溶劑混合,經重結晶后對結晶物進行抽濾、干燥得到所述的生物素前體酮酸。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分離得到的水層在氯化氫氣氛下,經蒸餾、干燥處理回收主催化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大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5923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