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田間種空心菜和絲瓜的復合種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58627.0 | 申請日: | 2017-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12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邵瑞瓊;申世祥;魯清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縣瑞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22/05 | 分類號: | A01G22/05;A01G22/00;A01G13/00;C05G3/80;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鄭志強 |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馬鞍山***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稻田 間種 空心菜 絲瓜 復合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稻田間種空心菜和絲瓜的復合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稻田暴曬3~5天,撒入腐殖土與農家肥,翻地后作寬畦,寬畦寬0.8~1.2m,寬畦高25~30m,寬畦間距1.6~2m,寬畦之間為水稻種植區;在寬畦上端中間處再做一窄畦,窄畦寬20~25cm,高20~25cm;(2)引水灌田,使水稻種植區水深6~8cm,將水稻種植區兩犁兩耙,平整田面;(3)在水稻種植區種植水稻,水稻植株行間距為(14~20)cm×(14~20)cm,在窄畦上種植一行絲瓜,窄畦兩側的畦上均種植2~3行空心菜;本發明通過在同一稻田內種植水稻、空心菜與絲瓜,有效減少了種植水稻的肥料施入量以及農藥使用量,同時充分利用稻田環境,可得到優質高產的空心菜和絲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稻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稻田間種空心菜和絲瓜的復合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于直接經濟作物。使用各種農藥控制病蟲害是保障農業生產的一種重要技術手段,但是大量使用農用化學品已造成了農業環境質量的迅速下降,稻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衰退嚴重,稻米質量也隨之下降。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卻越來越強烈。
目前,農田復合生態系統的綜合效應已成為當前農業生態研究的熱點之一。其中間套作種植方式對控制作物病蟲害和提高養分利用率等具有明顯的效應。間作套種有效減少病蟲害、改善土壤以及作物根際環境,在實現增收以及提高農作物質量。
水稻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而空心菜和絲瓜作為兩種重要的蔬菜品種,具有很好的銷售市場。但現在仍然缺乏水稻與空心菜、絲瓜間作的案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稻田間種空心菜和絲瓜的復合種植方法,通過在同一稻田內種植水稻、空心菜與絲瓜,有效減少了種植水稻的肥料施入量以及農藥使用量,同時充分利用稻田環境,可得到優質高產的空心菜和絲瓜。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稻田間種空心菜和絲瓜的復合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稻田暴曬3~5天,撒入腐殖土與農家肥,翻地后作寬畦,寬畦寬0.8~1.2m,寬畦高25~30m,寬畦間距1.6~2m,寬畦之間為水稻種植區;在寬畦上端中間處再做一窄畦,窄畦寬20~25cm,高20~25cm;
(2)引水灌田,使水稻種植區水深6~8cm,將水稻種植區兩犁兩耙,平整田面;
(3)在水稻種植區種植水稻,水稻植株行間距為(14~20)cm×(14~20)cm,在窄畦上種植一行絲瓜,窄畦兩側的畦上均種植2~3行空心菜。
優選地,所述絲瓜之間的株間距為25~30cm,設置支架時,在窄畦兩側的寬畦上插入竹竿,對應的兩根竹竿插成“人”字形,上部交叉處放竹竿作橫梁。
優選地,水稻種植區種植早稻與晚稻,早稻于4月下旬插秧,7月中旬收獲,晚稻于7月中下旬插秧,11月中上旬收獲;4月下旬將空心菜苗定植于寬畦上,實行多次采收方式;4月下旬將絲瓜苗定植于窄畦上。
優選地,當晚稻收獲后,將水放干,整地后進行油菜種植。
優選地,所述腐殖土為酸性腐殖土,腐殖土為每畝施入270~300kg。
優選地,所述酸性腐殖土為松針腐殖土或草炭腐殖土。
優選地,所述農家肥為每畝施入腐熟牛糞1200~1500kg,腐熟豬糞300~500kg,腐熟雞糞100~200kg,油菜桿灰50~70kg。
優選地,水稻在移栽10天后,水稻種植區每畝施尿素6~8kg;移栽48天后,水稻種植區每畝施尿素6~8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縣瑞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未經和縣瑞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586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