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57551.X | 申請日: | 2017-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5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建鋒;孫士詠;陳光才;汪慶兵;吳灝;潘春霞;李澤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沈淵琪 |
| 地址: | 311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污染 防治 水源 毛竹 結構調整 方法 | ||
1.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植物配置:選用適宜當地生長、有經濟價值、耐蔭的灌木及小喬木,進行林分植物配置,建立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林分結構,增加毛竹林生物多樣性,提升水源區毛竹林涵養水源能力及改善水質功能;
2)造林:選擇生長健壯的苗木進行栽植;
3)管理:毛竹林前期除草整枝、栽植前的水肥管理及在栽植后管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林分植物配置具體包括:上層為毛竹,下層為灌木類耐蔭經濟樹種,和/或上層為毛竹,下層為小喬木類常綠耐蔭經濟樹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造林具體方法為:灌木類耐蔭經濟樹種行狀栽植,穴狀整地,種植穴規格為40 cm×40 cm×30 cm,株行距4 m×3 m;小喬木類苗木去梢,根據苗木木質化程度,剪去50-100 cm,植苗前修根,根系沾泥漿,行狀栽植,穴狀整地,種植穴規格為60 cm×60 cm×40 cm,株行距4 m×3 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管理具體包括:選擇自然稀疏毛竹林帶,前期注意除草,修枝;苗木栽植前每穴施有機肥2 kg為基肥;香榧前期進行遮陰,后期保持足夠光照。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類耐蔭經濟樹種為香榧和朱砂根;所述的小喬木類常綠耐蔭經濟樹種為紅豆杉和披針葉紅茴香。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面源污染防治的水源區毛竹林結構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香榧選擇3+2齡壯苗;朱砂根選擇2年生苗,帶土球;小喬木選擇2年以上,地徑1 cm以上苗,帶土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57551.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午季秸稈催腐還田單季晚稻減鉀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型生態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