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洪災害成災時間確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56569.8 | 申請日: | 2017-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56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原文林;盧璐;劉美琪;高倩雨;王燕云;吳承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8B21/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海心聯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國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洪 災害 成災 時間 確定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山洪災害成災時間確定方法,屬于山洪災害預警技術領域。旨在提供一種解決在利用統計法確定預警指標及對預警指標進行檢驗復核時合理確定成災洪水對應的時段最大雨量問題的山洪災害成災時間確定方法;該方法以成災時間初值與成災流量出現時間二者的平均值作為成災時間;其中,所述的成災時間初值t初是根據暴雨臨界曲線和“次降雨累積降雨量?前1h降雨量?時間”曲線確定的;所述的成災時間初值t初是指兩條曲線的第一個交點對應的時間;所述的成災流量出現時間t流等于tm?Δt,Δt為兩者的時間差,tm為峰現時間。本發明可用于山洪災害預警指標的確定及檢驗復核。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山洪災害預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山洪災害成災時間確定方法。
背景技術
降雨是誘發山洪災害的直接因素,臨界雨量目前被視為我國最為重要的山洪災害預警指標。目前在確定山洪災害預警指標時一般采用統計法或水文水力學法,統計法中主要依據與山洪災害相應的次降雨成災時間前的時段最大雨量作為統計依據,但在成災時間難以確定時,一般通過利用次降雨時段最大雨量計算臨界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預警指標的精度;而受山洪災害致災因子多樣性和孕災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根據水文水力學法計算的臨界雨量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因此,為使預警指標更加精確,需根據實測降雨資料成災時間前的時段最大雨量對預警指標進行檢驗復核。山洪災害成災時間一般通過洪水流量資料或洪水調查獲得,但在洪水流量資料缺乏或未進行洪水調查的地區,或山洪災害發生時間距今較遠,通過洪水調查也難以準確確定成災時間,實測降雨資料成災時間前的時段最大雨量無法確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山洪災害成災時間確定方法,旨在在資料不全或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情況下,難以準確確定成災時間的不足。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山洪災害成災時間確定方法,該方法以成災時間初值t初與成災流量出現時間t流二者的平均值作為成災時間;
其中,所述的成災時間初值t初是根據暴雨臨界曲線和“次降雨累積降雨量-前1h降雨量-時間”曲線確定的;所述的成災時間初值t初是指兩條曲線的第一個交點對應的時間;所述的成災流量出現時間t流等于tm-Δt,Δt為兩者的時間差,tm為峰現時間。
其中,所述的峰現時間tm根據tm=t0+Tc計算而得,其中t0為實測降雨過程確定流域土壤含水量達到基本飽和的時刻,Tc為造峰歷時。
其中,所述的造峰歷時Tc根據Tc=(0.278·S實·C·F/Qm)^(1/n1)計算而得,其中S實為實測降雨的雨力,C為當地徑流系數,F為河道斷面以上的流域匯流面積,Qm為實測降雨對應洪水的洪峰流量,n1為相應于Tc的暴雨遞減指數。
其中所述的暴雨臨界曲線采用雙曲函數y=R臨+[SP臨×(SP臨-R臨)]/x表示,其中,y為1h臨界雨量,R臨為最小臨界雨量,SP臨為臨界雨力,x為次降雨過程對應y的臨界累積雨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未經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565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行駛車輛駕乘人員人臉抓拍裝置
- 下一篇:交通流預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