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保健辣木酒及其生產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55729.7 | 申請日: | 2017-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57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小鈴 |
| 主分類號: | C12G3/02 | 分類號: | C12G3/02;C12G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471 | 代理人: | 趙芳 |
| 地址: | 610097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健 辣木酒 及其 生產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型白酒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保健辣木酒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白酒又名燒酒、白干、老白干、燒刀子等,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飲料酒,與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和朗姆酒并稱世界六大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庇纱丝梢缘贸?,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白酒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白酒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
現有白酒以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系列最為出名,這些名酒以及市面上的絕大部分白酒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酒中各項營養成分匱乏,長期以及過度飲用會損害人身體健康。然而酒又是中國人招待親朋好友的必備物品,更是很多社會大眾的嗜好必備品。因此,如何提供一種久飲不傷身,并且有益身體健康的新型白酒亟待開發。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白酒——保健辣木酒,本發明提供的保健辣木酒具有多種豐富的營養物質,長期飲用有益身體健康,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群更有絕佳的保健效果。相應的,為了達到以及提升相應營養物質含量標準要求,本發明還提供的兩種生產所述保健辣木酒的工藝。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具體實現:
本發明首先提供一種保健辣木酒,主要由20~30重量份的辣木和70~80重量份的糧食制備而成。
本發明的保健辣木酒原料中的糧食可以為高粱、玉米、大麥或小麥等,其中最適于本發明的優選為高粱。
基于以上,并且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保健辣木酒主要由20重量份的辣木和80重量份的高粱制備而成。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另一個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保健辣木酒主要由30重量份的辣木和70重量份的高粱制備而成。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另一個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保健辣木酒主要由25重量份的辣木和75重量份的高粱制備而成。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另一個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保健辣木酒主要由20重量份的辣木和70重量份的高粱制備而成。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另一個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的保健辣木酒主要由30重量份的辣木和80重量份的高粱制備而成。
本發明中,辣木可以選取辣木植株的任何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辣木的葉、枝干、花、豆莢和種子。
基于以上本發明的保健辣木酒的制備原料組成,本發明還提供兩種前述本發明的保健辣木酒的生產工藝。
第一種為發酵生產法,具體步驟為:稱取辣木和糧食,分別粉碎后混合,加入酒曲攪拌均勻得到混料,向混料中加入三倍辣木和高粱總重量的水,攪拌均勻進行密封發酵,固液分離即得。
該第一種生產工藝中,所述密封發酵共計發酵90天,且在開始密封發酵的前三天中,每天開口攪拌一次,第4~90天均保持密封的形式進行發酵。
第二種為直蒸生產法,具體步驟為:稱取辣木和糧食,分別粉碎后混合,加入酒曲攪拌均勻得到混料,向混料中加入三倍辣木和高粱總重量的水,攪拌均勻后蒸餾即得。
該第二種生產工藝中,所述蒸餾的時間為1.5~2小時;進一步優選的從加入酒曲到蒸餾結束的總時長為2小時。
該第一種和第二種生產工藝中,所述酒曲的添加量均為所述辣木和糧食總重量的0.5%。
辣木,Moringa,又稱鼓槌樹(Drumstick tree),屬于白花菜目辣木科,為多年生熱帶落葉喬木,原產印度北部,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現在我國也有大量種植,印度傳統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印度改良種辣木和非洲辣木為目前的主要食用樹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小鈴,未經楊小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5572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