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殺鮭氣單胞菌噬菌體、包含其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50051.3 | 申請日: | 201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99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馬迎飛;陳玲;袁盛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2N7/00 | 分類號: | C12N7/00;A61K35/76;A61P31/04;C12R1/9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衛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殺鮭氣單胞菌 噬菌體 包含 殺菌 組合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殺鮭氣單胞菌噬菌體及包含該噬菌體的殺菌組合物和應用。該噬菌體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抑制大西洋殺鮭氣單胞菌的生長,并抑制該病原菌噬菌體抗性的產生。此外,該噬菌體的殺菌組合物安全、有效,且特異性強,生產成本低,在致病菌的控制過程中彌補了單一噬菌體療法的不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殺鮭氣單胞菌噬菌體、包含其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大西洋殺鮭氣單胞菌(
臨床上由于對發病魚的病因沒有明確的認識,導致抗生素的濫用,既造成養殖戶經濟損失,也影響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針對水產養殖中鮭鱒魚類出現的癤瘡病及潰腸病,采用的主要預防和控制方式即大量投入使用抗生素。雖然使用抗生素被認為是當前治療細菌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但龐大的抗生素生產和消耗模式同時也極大助長了耐藥菌的形成,并使得致病菌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目前報道,在罹患病的動物體內已發現一株廣譜耐藥性殺鮭氣單胞菌,其耐藥性范圍多達9種以上。
噬菌體是一類能感染細菌的病毒,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噬菌體具有極高的宿主特異性,通過感染特定靶向宿主實現自我生長和繁殖,并最終導致宿主菌的裂解死亡,而對其他菌群和人體無影響。噬菌體療法是指利用噬菌體專一裂解性殺死病原菌以治療病原菌感染導致的疾病的治療手段。利用噬菌體控制致病菌的理論,早在噬菌體被發現后不久即被提出,并成功用于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案例中。然而,由于抗生素的發現,削弱了噬菌體在這方面的應用,但在東歐國家噬菌體作為抗菌劑的應用一直持續至今。
近十年來,由于抗生素濫用導致大量耐藥菌甚至超級細菌的出現,針對細菌感染性疾病的噬菌體療法又重新回歸人們的視線,并逐漸受到高度重視。當前,在大部分東歐國家及美國,噬菌體已廣泛應用于環境、工業和農業等領域,尤其是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對食源性疾病的預防控制。此外,當前各國科學家致力于通過構建模型研究噬菌體侵染宿主菌的機理特性,并試圖將噬菌體產品應用于臨床上預防控制流行病學的研究中。作為應對抗生素抗性的重要武器之一,噬菌體的臨床應用潛力巨大。但就其當前單一噬菌體療法的應用而言,其在應用過程中逐漸出現一些潛在的缺點,如可裂解宿主譜范圍窄,裂解一定量宿主需要的劑量高,宿主短時間內進化出噬菌體的抗性等。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除了專一性裂解氣單胞菌屬例如殺鮭氣單胞菌外,還對腸桿菌科例如沙門氏桿菌、弧菌及大腸桿菌有一定裂解性的噬菌體。
本發明一方面涉及殺鮭氣單胞菌噬菌體(
該噬菌體均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珞珈山,武漢大學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時間為:2017年3月6日。經保藏中心于2017年3月16日檢測為存活菌株。
本發明的噬菌體不僅能裂解氣單胞菌屬例如殺鮭氣單胞菌,而且還能裂解腸桿菌科例如沙門氏桿菌、弧菌及大腸桿菌。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未經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500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