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組織和管理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49884.8 | 申請日: | 201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37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程鵬;張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盈嘉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聯(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盈嘉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聯(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嘉智慧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盈嘉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嘉興烏鎮盈嘉千鎮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16/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慶龍 |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維 數字 數據 組織 管理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組織和管理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S1.對整個三維數字園區中的BIM模型數據進行位置化處理得到位置化BIM數據,即整個三維數字園區的BIM模型所對應的GIS空間位置數據;S2.建立整個三維數字園區的BIM模型與其對應的GIS空間位置數據的索引關聯;S3.對三維數字園區進行內容采集;S4.構建三維數字園區的場景模型,通過將S3采集的內容填入所構場景模型中,形成多數據組織一體化管理結構,利用該結構對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進行一體化管理。本方案通過三維數字園區的場景模型來構建三維數字園區,實現了空間數據與非空間數據的無縫集成,采用BIM數據+GIS數據的綜合方式解決了三維數字園區從宏觀可視化到微觀可視化的一體化管理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園區管理領域,更具體地,提供一種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組織和管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對建筑實現全細節建模的技術手段,該手段獲取的模型叫做BIM模型。每一個BIM模型都是對一個建筑的詳細描述,其精度非常高,但是BIM模型是從建筑的設計階段建立的,是一種模擬真實的三維設計模型。因而沒有實際的地理位置,無法與具有真實地理位置的數字園區進行結合。
地理信息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種適用于廣域范圍的綜合性應用體系。該體系基于真實地理環境采集真實數據,以具有地理位置的數據為基礎構建信息管理系統。通常情況下,一個廣域范圍內的數據量是非常大的,GIS通過抽象、拓撲、LOD等方法將廣域范圍內的數據(如三維模型)進行精簡,導致了數據在細節上的失真,如GIS的三維模型都是粗模。
三維數字園區在地理范圍上具有較大的空間范圍,在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建設的背景下,三維數字園區作為建設基石,必須具備GIS的大范圍數據管理能力,又必須具備部分重要地理要素(如建筑)的細節描述。當前的數字園區采用單純的GIS系統,系統中的三維模型(如建筑、管道、樹木)采用的都是粗模,具有地理位置卻缺乏細節,并且無法解決非GIS模型(如BIM模型)的接入問題。可見當前數字園區管理系統中必須引入高精度的三維模型數據,并將GIS數據和BIM模型無縫組織起來實現共同管理,形成數據管理的場景模型,來為三維數字園區的建設提供數據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組織和管理方法及系統。該方案通過場景圖的構建來實現園區內BIM數據和GIS數據的關聯和集成,完成不同細節程度的園區數據管理。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組織和管理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對整個三維數字園區中的BIM模型數據進行位置化處理得到位置化BIM數據,即所述整個三維數字園區的BIM模型所對應的GIS空間位置數據;
S2.建立所述整個三維數字園區的BIM模型與其對應的GIS空間位置數據的索引關聯;
S3.對所述三維數字園區進行內容采集;
S4.構建所述三維數字園區的場景模型,通過將S3采集的內容填入所構場景模型中,形成多數據組織一體化管理結構,利用該結構對三維數字園區的數據進行一體化管理。
作為優選的,所述BIM模型數據為所述三維數字園區內數據,包括建筑模型、建筑構件、建筑數字化相關要素中的一個或多個。
作為優選的,所述步驟S1具體包括:
S11、基于所述三維數字園區的一個BIM模型文件,提取建筑模型的最外圍的建筑墻體構件,獲得BIM模型的外圍輪廓墻;
S12、基于S11步驟所獲取的外圍輪廓墻,以底面作投影,獲取BIM建筑的投影平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盈嘉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聯(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盈嘉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聯(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嘉智慧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盈嘉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嘉興烏鎮盈嘉千鎮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盈嘉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聯(上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盈嘉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盈嘉互聯(北京)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盈嘉智慧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盈嘉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嘉興烏鎮盈嘉千鎮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98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