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獲自功能型蘋果的MsVGT1L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49630.6 | 申請日: | 201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00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許海峰;陳學森;王楠;姜生輝;王意程;毛志泉;姜遠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4/415 | 分類號: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A01H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何葉喧 |
| 地址: | 271018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功能型 蘋果 msvgt1l 蛋白 及其 編碼 基因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獲自功能型蘋果的MsVGT1L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蛋白質,獲自蘋果,命名為MsVGT1L蛋白,是如下(a1)或(a2):(a1)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a2)將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植物總類黃酮含量相關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質。編碼MsVGT1L蛋白的基因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還保護MsVGT1L蛋白的應用,為如下(b1)或(b2):(b1)調控植物的總類黃酮含量;(b2)降低植物的總類黃酮含量。本發明發現了MsVGT1L蛋白及其功能,可用于培育總類黃酮含量改變的轉基因植物,在植物育種中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獲自功能型蘋果的MsVGT1L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
背景技術
“醫食同源”是發展方向,“吃營養,吃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蘋果耐貯性好,供應周期長,是世界性果品,尤其果實含有較高比例的、人體比較容易吸收的游離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腫瘤、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保肝等作用,營養保健價值高,有“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美譽,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都將其列為主要消費果品而大力推薦。近幾年的調研結果表明,一方面,在過去幾十年國內外育成的1000多個蘋果品種,80%是‘金帥’等品種的雜交、實生或芽選后代,這種“近親繁殖”往往帶來品種的遺傳基礎狹窄及抗逆性減退等問題;另一方面,特色、多抗和多樣性果品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新疆野蘋果及其紅肉變型(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是世界栽培蘋果的祖先種,不僅遺傳多樣性極為豐富,而且富含類黃酮等功能、保健成分,是進行抗逆與品質育種的珍貴基因庫。但因農田開墾等原因,新疆野蘋果的遺傳多樣性正遭到嚴重破壞,瀕臨滅絕;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和消費國,其中2012年生產蘋果3950萬噸,主要用于鮮食,且近70%是類黃酮含量較低的富士品種。
因此,圍繞“新疆野蘋果資源的科學保護與持續高效利用、栽培品種遺傳基礎拓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與共給側結構改革和農民持續增收以及人類健康水平提升”,進行聯合攻關與集成示范,本發明的發明人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合作,對新疆野蘋果及歐洲森林蘋果等世界范圍內的97份蘋果資源進行了基因組重測序與生物信息學分析,構建了新疆紅肉蘋果與蘋果品種雜種一代及回交一、二代分離群體,研究明確了新疆野蘋果群體遺傳結構與遺傳多樣性特征、核心種質構建的技術參數、類黃酮含量等性狀的遺傳變異特點及發育機理,提出了“功能型蘋果”的概念及“寬行高干、行間生草、給草施肥、肥田養根”的現代果園管理理念,創建了常規雜交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蘋果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創制了一批新品種及優異種質,研發了蘋果新品種配套高效栽培技術體系。目前,已授權和申報發明專利10余項,定植雜種實生苗4萬余株,育成新品種(系)16個;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20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這些研究成果總體處在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獲自功能型蘋果的MsVGT1L蛋白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蛋白質,獲自蘋果,命名為MsVGT1L蛋白,是如下(a1)或(a2):
(a1)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
(a2)將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氨基酸殘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植物總類黃酮含量相關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質。
為了使(a1)中的MsVGT1L蛋白便于純化和檢測,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蛋白質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連接上如表1所示的標簽。
表1標簽的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農業大學,未經山東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96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