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248605.6 | 申請日: | 201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44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振興;李昆;曹麗娜;孫東東;徐亮;孫彩云;楊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1/00 | 分類號: | E02B1/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市東師專利事務所 22202 | 代理人: | 張鐵生;劉延軍 |
| 地址: | 130024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兩棲類 穿越 溝渠 生態(tài) 模塊 | ||
本發(fā)明公開了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它包括:溝體通道、渠底攀附板、反光隔熱板,支架、引導護板;所述的溝體通道前后兩端設有固定裝置,固定在溝渠兩岸;所述的溝體通道為槽形,槽內設有吸水材料,所述的吸水材料為棉、麻、絲棉、氈和\或干草;所述的反光隔熱板為漏斗形,下方設有儲水箱,漏斗形反光隔熱板收集雨水,向儲水箱補充水,儲水箱通過出水管向溝體通道槽內的吸水材料滴加水,保持吸水材料濕潤,溝體通道兩側設置土質基底,邊緣擺放枯樹枝與亂石構成隱蔽、棲息場所,誘導兩棲類順利通過。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動物保護領域,具體涉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
背景技術
具有重要生態(tài)學研究價值的兩棲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完整性和服務功能上一直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其不僅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對食物網上其它關聯(lián)生物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要影響。兩棲類多具有在越冬地、繁殖地與棲息地間進行季節(jié)性(春秋兩季)遷徙的特征。大部分兩棲類在水體中完成繁殖,幼體變態(tài)發(fā)育后在有植被覆蓋且距水體不遠的濕潤草地、空曠林地生境內覓食、遷移和冬眠。如吉林省長白山地區(qū),兩棲類春季出蟄離開河流等越冬棲息地進入繁殖地,繁殖結束后大量成體或變態(tài)幼體離開水塘,進入林地內的陸生生境內棲息;到了秋季,兩棲類又從林地內的陸生生境返回越冬地。
基于六化需求(通行方便化、工程標準化、結構安全化、輸水高效化、管理便利化和農地面積擴大化),在我國自然保護區(qū)開發(fā)、農地整理、城市化進程中,以干砌石、漿砌石及混凝土等材質修建的以現(xiàn)澆混凝土渠道、混凝土襯砌及預制U 型槽等形式呈現(xiàn)的硬質化溝渠,極易導致自然生境的破碎化,給兩棲類活動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①兩棲類墜入陡峭光滑溝渠受困。因兩棲類對原繁殖地的高度依賴性,其在水生繁殖地和陸地覓食生境間遷移往返過程中,常墜入陡峭光滑且不利于攀爬的溝渠內無法逃離,增加其致死風險;②生態(tài)陷阱導致兩棲類中斷生活史致死。被水文和植被生境吸引主動進入溝渠內捕食、躲避天敵和產卵繁殖的兩棲類,常會面臨溝渠內不穩(wěn)定生境變差后,被迫中斷生活史,困留在深渠中;③兩棲類受到溝渠產生的隔離效應影響。在破碎化的生境中,適宜生境斑塊周圍分布著的不適宜生境,在不同空間尺度上對兩棲類活動構成一道人工屏障,限制其活動范圍,給其完成正常生活史(如覓食、求偶、產卵、遷移等)帶來巨大負面效應;
產生上述負面影響的根本原因,是在溝渠的設計和修建過程中往往從以排水角度為代表的六化需求考慮,缺少生態(tài)保護層面切實可行的生態(tài)化設計和改造方案。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溝渠和兩棲類通行的需求不匹配,經過不斷研究,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利于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及其布設方法,能夠指導現(xiàn)有的硬質化溝渠生態(tài)化改造或在溝渠新建工程中應用,使其具有環(huán)保性與實用性設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兩棲類穿越溝渠死亡率高的問題,而提供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及布設方法。
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它包括:溝體通道1、渠底攀附板3、反光隔熱板7,支架6、引導護板5;所述的溝體通道1前后兩端設有固定裝置,固定在溝渠兩岸;溝體通道1的兩側設有引導護板5,溝體通道1的溝渠水流流出方向一側設有渠底攀附板3,通過軸8與引導護板5絞接;所述的反光隔熱板7通過支架6固定在溝體通道1上;
渠底攀附板3設有密布的直徑20 mm孔洞,材質為304不銹鋼,呈倒梯形落入渠底順水流方向側,以引導渠內兩棲類攀爬出溝渠,其落入溝渠底部后,與渠底水平面夾角大于135°;
所述的梯形攀附板下底為不大于渠底寬度的1/2;
所述的利于兩棲類穿越溝渠的生態(tài)模塊還包括尼龍連接網9;
所述的溝體通道1為槽形,槽內設有吸水材料,所述的吸水材料為棉、麻、絲棉、氈和\或干草;
所述的反光隔熱板7為漏斗形,中間設有開口72,開口72設逆止閥71;所述的反光隔熱板7下方設有儲水箱2,儲水箱2下方設出水管4,出水管4設有閥41;反光隔熱板7和儲水箱2為一體,出水管4出口設在溝體通道1的槽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師范大學,未經東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86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