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織物折皺回復角測量的加壓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48555.1 | 申請日: | 2017-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60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蕾;潘如如;高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9/00 | 分類號: | G01N1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2141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織物 折皺 回復 測量 加壓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織物折皺回復角測量的加壓方法,包括步驟:將長方形的試樣置于測試臺上,試樣長邊平行于水平面、寬邊垂直于水平面,其中一翼被夾持固定,另一翼無夾持;采用沿水平移動的加壓裝置對試樣進行加壓,壓力方向為水平方向,且與試樣固定翼平面相互垂直;加壓裝置包括壓塊和預壓板,預壓板在試樣受壓前固定試樣無夾持翼的位置;壓塊的運動動力源于壓縮空氣的能量;加壓壓力和壓塊運動速度可調;加壓裝置釋壓時,壓塊與預壓板通過電磁作用連為一體,共同離開試樣表面。該加壓方式可以實現對試樣回復初始階段回復角度的獲取,進而對試樣回復全過程進行評價。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織物質量檢測方法領域,特別是指織物折皺回復角測試方法的加壓方式。
背景技術
織物折皺回復性能是評估織物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關系到織物的可用性和保形性。現行評價織物折皺回復性能方法主要有回復角法和外觀法,回復角法可測得比外觀法折皺等級評定更為直觀的角度數據,因此更廣泛使用。
現行測量織物折皺回復角的標準方法,采用重錘加壓試樣,測量壓力釋放后規定時間試樣回復的角度值來衡量該性能。然而,由于加壓方式的限制,試樣加壓后需改變原有位置進行測試,以避免重力影響測量結果,從而導致無法獲取試樣在回復階段初始時刻的回復情況,加之,初始回復情況對織物性能評價存在重要意義。
因此,提出采用水平方向加壓使試樣產生折痕,實現織物折皺回復角在回復階段全過程變化情況的準確測量。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科學、可靠的織物折皺回復性能全過程精確測量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織物折皺回復角測量的加壓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長方形的試樣置于測試臺上,試樣長邊平行于水平面、寬邊垂直于水平面,其中一翼被夾持固定,另一翼無夾持;
2、采用沿水平移動的加壓裝置對試樣進行加壓,壓力方向為水平方向,且與試樣固定翼平面相互垂直;
3、加壓裝置由壓塊和預壓板組成,預壓板在試樣受壓前固定試樣無夾持翼的位置;
4、壓塊的運動動力源于壓縮空氣的能量;
5、通過調節壓縮空氣的流量控制加壓裝置對試樣的加壓壓力和壓塊運動速度;
6、加壓裝置釋壓時,壓塊與預壓板通過電磁作用連為一體,共同離開試樣表面。
附圖說明
圖1為試樣夾持示意圖
圖2為加壓裝置加壓過程示意圖
圖3為試樣在回復階段回復角變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涉及的一種織物折皺回復角測量的加壓方法主要為,沿水平方向對試樣施加穩定的壓力,加壓壓力和施壓時間可控,實現織物折皺回復角在回復階段從初始回復時刻開始的全過程準確評價。
所述的試樣尺寸為40mm×15mm的長方形,試樣在測試臺的固定方式的俯視圖參考圖1,試樣長邊平行于水平面、寬邊垂直于水平面,試樣的固定翼由金屬片1和固定臺2夾持,另一翼在未被加壓時呈自由狀態;
所述的加壓裝置(參考圖2)包括壓塊3和預壓板4,所述加壓裝置沿水平方向移動,運動方向垂直于試樣固定臺2與試樣接觸的平面;
所述預壓板4在試樣受壓前用于固定試樣無夾持翼的位置,在試樣被釋壓時與壓塊共同離開試樣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855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風洞試驗激光丁字尺測量定位儀器
- 下一篇:一種風洞試驗格柵布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