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冷卻裝置以及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47330.4 | 申請日: | 2017-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053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31 |
| 發明(設計)人: | 奧野學;山下奈央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3B21/16 | 分類號: | G03B21/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劉文海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卻 裝置 以及 投射 影像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內部使用的將發熱部件冷卻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市售有將數字微鏡器件(以下記為“DMD”)用作光調制元件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伴隨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高性能化,越來越需要高分辨率以及高亮度化。為了實現高亮度化而向DMD照射強照明光,但此時由于DMD對光的吸收而導致DMD的溫度上升。因此,在DMD中設置有將其冷卻的結構。
專利文獻1公開了將影像顯示元件冷卻的冷卻裝置。在該冷卻裝置中包括散熱器、通風管道以及風扇,并利用這些進行影像顯示元件的冷卻。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38603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對高亮度化引起的部件的發熱進行冷卻的高效率的冷卻裝置。
本發明的冷卻裝置具備:熱傳導性的基臺部,其與發熱部熱連接;熱管,其埋設于所述基臺部內;以及翅片部,其具備多個翅片,且以封蓋所述熱管的方式與所述基臺部結合。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冷卻裝置對使發熱部件的溫度降低的冷卻效率的高效率化有效。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實施方式1的搭載有冷卻裝置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2是示出在實施方式1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中使用的熒光體輪的圖。
圖3是實施方式1的散熱器的外觀立體圖。
圖4是示出實施方式1的散熱器的分解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實施方式1的散熱器的基臺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實施方式1的散熱器的基臺部與熱管的分解狀態的立體圖。
圖7是示出實施方式2的散熱器的基臺部與熱管的分解狀態的立體圖。
圖8是示出實施方式2的散熱器的基臺部的結構的立體圖。
圖9是示出其他實施方式的散熱器的基臺部的結構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
20 照明光學系統
201 激光源
202 準直透鏡
233 第一棱鏡
234 第二棱鏡
235 TIR棱鏡
236 DMD
300 散熱器
310、311 基臺部
320 翅片部
321 基板
322 翅片
330 連接構件
340、341、350、351 熱管
360、370 收容槽部
380 基臺部
381 收容凹部
390 風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適當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有時省略過于詳細的說明。例如,有時省略對已熟知的事項的詳細說明、實質上相同的結構的重復說明。這是為了避免以下的說明過于冗長,從而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
需要說明的是,附圖以及以下的說明是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理解而提供的,并沒有由此對記載于技術方案的主題進行限定的意圖。
(實施方式1)
以下,利用圖1~6對實施方式1進行說明。
[1-1.結構的說明]
[1-1-1.整體的結構]
圖1是用于對搭載有本發明的冷卻裝置的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1的光學系統的結構進行說明的圖。為了便于以下的說明,在圖1~6中取圖中示出的XYZ直角坐標系。
首先,對投射型影像顯示裝置1的照明光學系統20進行說明。激發光源即激光源201是藍色半導體激光器,為了實現高亮度的照明裝置而由多個半導體激光器構成。在圖1中例示性地并列配置有五個藍色半導體激光器而進行記載,多個藍色半導體激光器以矩陣狀配置在平面上。從各激光源201出射的激發光即激光分別通過對應的準直透鏡202校準。從準直透鏡202出射的光成為大致平行光。該平行光的整體光束由透鏡203聚光,在通過擴散板204后通過透鏡205而再次成為大致平行光。由透鏡205大致平行光化后,激光束入射至相對于光軸配置為大致45度的分色鏡(dichroic mirror)206。
擴散板204是玻璃平板,在單面形成有實施有微細的凹凸的擴散面。另外,分色鏡206具有反射藍色半導體激光器的波段的光且透過該波段以外的光的特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未經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733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