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44538.0 | 申請日: | 2017-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60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金峰;章富榮;張先龍;程大路;楊云星;張志強;鄒宵;郝前進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23/16 | 分類號: | E21D23/16;E21D23/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200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單體 液壓 支柱 滑移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礦山機械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
背景技術
單體支護設備包括木支柱、金屬摩擦支柱、彈體液壓支柱及切頂支柱。其中,單體液壓支柱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單體支護設備。主要用于中厚煤層及薄煤層工作面,適用于高檔普通機械化工作面的頂板支護,在加裝一定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也可用于炮采工作面的支護,使用靈活、方便、不僅可以用于工作面的頂板支護,也可用于綜采工作面的端頭支護及臨時支護。
單體液壓支護主要有活塞式和懸浮式,無論哪種單體液壓支柱,均包括:升住初撐、承載溢流、卸載降柱三個工作過程。在綜采工作面向前進一刀或者炮采放一次炮時,往往需要人工卸載降柱,然后將最后一排或者兩排單體液壓支柱人工移至刮板輸送機處進行及時支護。這種人為移送單體液壓支柱存在以下三個缺陷:1)在回柱時,由于頂板失去支撐,導致頂板壓力瞬間釋放,若移柱人員不能及時撤離采空區可能造成事故;2)移柱人員須將單體液壓支柱從采空區一側搬移至煤壁側,勞動強度大;3)移柱時間間隔長,對于需要及時處理的頂板,支護難度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由上頂梁、下底梁、單體液壓支柱組成;其中,上頂梁,包括前上頂梁、后上頂梁,前上頂梁與后上頂梁之間通過雙排液壓缸連接,上頂梁下面鍛造有平底柱窩;下底梁,包括包括前下底梁、后下底梁,前下底梁與后下底梁之間通過雙排液壓缸連接,下底梁上面鍛造有球底柱窩;單體液壓支柱立于上頂梁與下底梁之間,一端頂撐在上頂梁上平底柱窩內,另一端坐于下底梁上球底柱窩上,并用限位板限位,防止支架在升降過程中單體液壓支柱脫離球底柱窩。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上頂梁上液壓缸與前上頂梁、后上頂梁之間均為鉸接,有利于降柱。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上頂梁長于下底梁200-300mm,帶有液壓單體液壓支柱之間距離1000mm,其余均為800mm。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上頂梁與下底梁前端均做成滑撬形,減少支架移動阻力,防止支架啃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利用液壓缸實現單體液壓支柱的自移,一方面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采用液壓缸自移,縮短原有人工移柱時間,減少移柱危險,有利于頂板維護和礦工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的B-B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的C-C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的D-D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3、4、5,一種基于單體液壓支柱式滑移支架,由上頂梁、下底梁、單體液壓支柱6組成;其中,上頂梁,包括前上頂梁1-1、后上頂梁1-2,前上頂梁1-1與后上頂梁1-2之間通過雙排液壓缸3連接,上頂梁下面鍛造有平底柱窩5;下底梁,包括包括前下底梁2-1、后下底梁2-2,前下底梁2-1與后下底梁2-2之間通過雙排液壓缸4連接,下底梁上面鍛造有球底柱窩7;單體液壓支柱6立于上頂梁與下底梁之間,一端頂撐在上頂梁上平底柱窩5內,另一端坐于下底梁上球底柱窩7上,并用限位板限位,防止支架在升降過程中單體液壓支柱脫離球底柱窩7。當采煤工作面向前推進一定距離,需要移柱時,按以下步驟進行:1)前排單體液壓支柱卸載降柱,單體液壓支柱卸掉部分頂板壓力;2)前下底梁2-1以后下底梁2-2為支點,前上頂梁1-1以后上頂梁1-2為支點,此時,前下底梁2-1和前上頂梁1-1分別被雙排液壓缸4、3推至采煤工作面,推送距離為工作面一次推進距離;3)前排單體液壓支柱升柱支撐頂板;4)后排單體液壓支柱卸載降柱,單體液壓支柱卸掉部分頂板壓力;5)后下底梁2-2以前下底梁2-1為支點,后上頂梁1-2以前上頂梁1-1為支點,此時,后下底梁2-2和前上頂梁1-2分別被雙排液壓缸4、3前拉,前拉距離為工作面一次推進距離;6)后排單體液壓支柱升柱支撐頂板;完成一次移柱,以后需要移柱時均按上述步驟實行即可。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工大學,未經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45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