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輸電線路雷電預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42569.2 | 申請日: | 2017-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72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顏冰;周仿榮;郭晨鋆;潘浩;李國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R29/08 | 分類號: | G01R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63 | 代理人: | 逯長明,許偉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電 線路 雷電 預警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輸電線路防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輸電線路雷電預警方法。
背景技術
雷電是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之一,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嚴重威脅電力系統的安全,影響供電可靠性,被列為電力中斷的頭號環境因素。近年來,隨著電網容量的增大,網架越來越密,電壓等級和輸電線路桿塔也越來越高,架空輸電線路漫山遍野,經過很多易雷擊區。雷擊所引起的線路停電事故日益增多,高壓架空輸電線路雷擊跳閘形勢嚴峻,由雷擊引起的跳閘占線路總跳閘的40%~70%,運行經驗表明,2011-2015年110kV及以上輸電線路平均雷擊跳閘占線路總跳閘的59%。
云南電網輸電線路雷擊故障時有發生,且雷電具有危害大和隨機性強等特征,2013年最高峰時雷擊跳閘率占總跳閘數的70%。給電網運行帶來了極大危害。云南電網作為“西電東送”、“云電外送”的主體支撐者,其安全穩定運行對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戰略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也對云南電網雷電監測與防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有雷電防御技術仍處于較被動的狀況,常規雷電監測與防御手段具備雷電活動的實時監測與事后分析能力,但無法完全滿足電網對主動性防御技術的要求,無法實現雷暴預警,無法指導系統采取必要措施,減少損失。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電線路雷電預警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不能對雷電進行預警的問題。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輸電線路雷電預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被保護區域的電場強度;
根據所述電場強度計算電場累積差分;
判斷所述電場累積差分是否大于電場累積差分閾值,根據判斷結果,得到電場強度累積差分等級;
如果所述電場累積差分大于電場累積差分閾值,則獲取雷電定位信息;
根據所述雷電定位信息,確定雷電距離預警等級;
根據所述電場強度累積差分等級和所述雷電距離預警等級,得到雷電預警等級。
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根據歷史數據,修正累積差分閾值。
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按照下述公式計算所述電場累積差分:
式中,t0和t分別表示任意相鄰的時刻;間隔時間為電場儀的采樣間隔時間1s;E(t0)為t0時刻的電場強度,E(t)為t時刻的電場強度;E(t)′為電場累積差分。
結合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歷史數據,修正累積差分閾值包括:
統計歷史數據中所述電場累積差分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在最低值和最高值的范圍內等差劃分100個范圍;
反演雷電預警過程對100個范圍評估,得到雷電預警的漏報率和誤報率;
根據所述漏報率和誤報率,修正累積差分閾值。
結合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漏報率和誤報率,采用下式,修正累積差分閾值的方法包括:
f(x,y)=ux+(1-u)y
式中,x為漏報率;y為誤報率;u∈(0,1)為平衡因子;
f(x,y)最小值對應的閾值為修正后的累積差分閾值。
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電場強度累積差分等級和雷電距離預警等級,得到雷電預警等級包括:
根據所述電場強度累積差分等級和所述雷電距離預警等級,得到雷電組合等級;
根據雷電組合等級,得到雷電預警等級。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申請提供的一種輸電線路雷電預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獲取被保護區域的電場強度;根據所述電場強度計算電場累積差分;判斷所述電場累積差分是否大于電場累積差分閾值,根據判斷結果,得到電場強度累積差分等級;如果所述電場累積差分大于電場累積差分閾值,則獲取雷電定位信息;根據所述雷電定位信息,確定雷電距離預警等級;根據所述電場強度累積差分等級和所述雷電距離預警等級,得到雷電預警等級。本申請根據電場累積差分初始判斷是否有雷電出現,再根據雷電定位信息,最終得到雷電預警等級,該方法通過兩個環節準確的對輸電線路進行雷電預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25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鎖芯
- 下一篇:電子指紋密碼刷卡門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