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圖論的裂隙網絡連通性及滲流計算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40011.0 | 申請日: | 2017-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12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晉麗;陳喜;常彥偉;張志才;康建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江蘇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專利事務所 32205 | 代理人: | 張旭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裂隙 網絡 連通性 滲流 計算 方法 | ||
1.一種基于圖論的裂隙網絡連通性及滲流計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A、二維裂隙網絡裂隙跡長的確定:在二維裂隙網絡中裂隙以跡線線段表示,裂隙跡長采用負指數分布或對數正態分布;
B、二維裂隙網絡裂隙方向的確定;裂隙方向采用Fisher分布,Fisher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為:
式中:φ為與平均方向的偏差,k為Fisher常數或分散因子,對每一條要產生的裂隙,隨機從Fisher分布中取出的φ值,加到平均裂隙方向θ即得到裂隙方向;
C、生成二維裂隙網絡圖:裂隙由中心點(x0,y0)、跡長l、θ角3個參數確定,跡線線段的端點坐標為
在設定的模擬區域內,跡線中心點服從均勻分布,中心點的個數由該區域裂隙的密度決定,裂隙條數依據其密度服從泊松分布,長度為跡長l,方向由θ角確定,θ角定義為自x軸逆時針旋轉至跡線線段的角度;將生成的裂隙超出模擬區域邊界的部分去除,通過MonteCarlo隨機模擬方法生成該模擬區域的二維裂隙網絡圖;
D、生成二維裂隙網絡的一級連通圖:將二維裂隙網絡圖視作無向圖,以無向圖頂點表示裂隙,兩個頂點間是否相連表示兩條裂隙是否相交即是否有節點,通過無向圖的鄰接矩陣建立二維裂隙網絡圖的數據結構;將與模擬區域的左側邊界相交的裂隙組A找出,然后找尋出與上述裂隙組A相交的裂隙組B,重復本步驟的上述過程,直至找出與模擬區域的右側邊界相交的裂隙組N,最終得出模擬區域的左側邊界、裂隙組A、裂隙組B…裂隙組N及模擬區域的右側邊界組成一級連通路徑的各個裂隙,將無節點的裂隙刪除,得出二維裂隙網絡的一級連通圖;
E、生成二維裂隙網絡的二級連通圖:將步驟D得出的一級連通圖加入上下邊界,計算裂隙之間以及裂隙與邊界之間的交點,通過樹裁剪算法依次刪除裂隙網絡中僅具有單個節點的裂隙,直至剩余裂隙至少具有兩個節點,得出二級連通圖;
F、計算二維裂隙網絡的滲流情況:裂隙的導水系數采用對數正態分布,通過巖體裂隙滲流的立方定律和滲流連續性方程,建立裂隙網絡的單相的、完全飽和的、穩定的滲流模型;左邊界和右邊界與裂隙相交的節點為邊界節點,裂隙之間相交的節點為內部節點,邊界節點的水頭為已知,內部節點的水頭為未知,采用裂隙網絡的滲流模型在給定的邊界條件下,即左右邊界為定水頭,上下邊界為隔水邊界,或左右邊界為定水頭,上下邊界為從左邊界到右邊界的線性變化,完成內部節點水頭的計算,得出內部節點的水頭及整個模擬區域總的進出流量,進而根據節點的水頭分布可繪制出水頭等值線圖,最終得出模擬區域的滲流場變化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江蘇師范大學,未經河海大學;江蘇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4001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