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人工林的培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39115.X | 申請日: | 2017-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543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世榮;明安剛;蔡道雄;賈宏炎;雷麗群;王暉;郭文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A01G17/00;C05F15/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人工林 培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人工林的培育方法,包括:林地準備:造林前清理林地,整地,挖植穴,每穴施用有機肥;苗種準備:選擇頂芽完好、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苗種造林;造林:選用優良壯苗上山造林,均勻定植;撫育管理:進行松土,透光伐,生長伐;選擇目標樹:選擇長勢良好的紅椎為目標樹,選擇有其他用途的林木為特殊目標樹,林內古樹,母樹;密度調控與目標樹管理:采伐干擾樹,擇伐用材目標樹;繼代目標樹的選擇與管理。本發明對森林合理分配培育、管理與產出,實現林業的多功能化目標,實現了“木材主導?景觀跟進?生態兼顧”的復合多功能化目標,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功能的統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林業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紅椎人工林培育的方法。
背景技術
森林具有增碳減排、涵養水源、維持地力、凈化大氣、美化環境等生態效益,以及休閑游憩、科研教育、文化傳承、提供就業等社會效益。其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已成為衡量森林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林業正處于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保護為主的多功能林業轉變時期,采用森林多目標經營的思維和手段,進行多目標規劃和決策,是實現多功能林業的重要途徑。紅椎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珍貴樹種代表,具有生態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天然更新能力強,自肥能力好,木材價值高等特性,是進行多目標培育最具潛力的樹種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人工林的培育方法,對森林合理分配培育、管理與產出,實現林業的多功能化目標。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功能人工林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林地準備:造林前清理林地,整地,挖植穴,每穴施用有機肥0.5~1.5Kg;
步驟二、苗種準備:選擇頂芽完好、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苗種;
步驟三、造林:選用優良壯苗上山造林,栽植密度為1667~3333株/公頃,均勻定植,定植1~2個月內進行查苗補植;
步驟四、撫育管理:造林后前3年每年均進行松土撫育,造林后6~8年或林分郁閉達0.9以上,進行透光伐,造林后10~13年或林分郁閉度達0.8以上,進行生長伐;
步驟五、目標樹的選擇:每公頃選擇長勢良好的紅椎90~120株作為目標樹,以定向培育大徑材,選擇有動物棲息、能增加林分景觀的林木或者能增加林分物種多樣性的其他樹種作為特殊目標樹,以增加生態效益,每公頃保留8~12株作為林內古樹,永久保留,以增加景觀效益,每公頃選擇目標樹5~10株作為母樹,以驅動林內天然更新,目標樹、特殊目標樹、林內古樹及母樹外的林木作為一般木;
步驟六、密度調控與目標樹管理:完成目標樹選擇后,采伐干擾樹及部分一般木,采伐后保持林分郁閉度在0.5~0.7之間,采伐間隔期為5年,在采伐干擾樹的過程中,注意保護目標樹和特殊目標樹及林下的天然更新;
步驟七、擇伐目標樹:擇伐利用胸徑達60cm以上的目標樹,在采伐目標樹的同時,保護母樹及林內其他組分,避免其受到損傷及破壞;
步驟八、繼代目標樹的選擇與管理:目標樹進入林分上層,林下天然更新進入次林層,選擇下一輪目標樹作為繼代目標樹后進行密度調控與目標樹管理。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一中林地海拔低于800m,其土層厚度大于50cm,造林前1~3個月完成林地清理,林地清理后不煉山,整地為穴墾或帶墾,所述植穴規格為50cm×50cm×40cm。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一中有機肥的制作方法為每噸牛糞與粉碎的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或大豆秸稈150~300Kg,發酵菌劑10~16Kg進行混合,進行發酵腐熟6~8周。
優選的是,所述發酵菌劑包含枯草芽孢桿菌5~9%、地衣芽胞桿菌5~9%、單球菌17~23%、綠色木霉20~40%、酵母菌15~24%、節桿菌11~16%、鏈霉菌2~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3911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