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配藥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33664.6 | 申請日: | 2017-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04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春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春旭 |
| 主分類號: | A61J1/20 | 分類號: | A61J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11483 | 代理人: | 張飆 |
| 地址: | 028000 內蒙古自***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配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設備,具體為一種配藥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輸液器只解決了輸液過程中的交叉污染,但配藥過程仍為手工配置,這不可避免的存在藥品配置過程中的污染機會。
臨床上,溶藥、配藥時廣泛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常規的做法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少量液體注入盛裝粉針劑的藥瓶中,待藥粉充分溶解后,再用注射器回抽、注入液體瓶中。這種操作方法通常需要反復穿刺、抽吸,來置換氣體和藥液溶劑,來將各種藥物進行融合。
采用注射器多次反復穿刺、抽吸,程序繁瑣、效率低,增加了護士溶藥和配藥的勞動強度和時間,同時由于注射器多次穿刺瓶塞,增加了藥物污染的機會及瓶塞的微粒進入藥液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配藥過程安全、簡單的配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配藥器,包括輸液端插針、配藥端插針和動力裝置接口,其中,輸液端插針與配藥端插針之間設置有用于連通輸液容器、配藥容器的第一通道,配藥端插針與動力裝置接口之間設置有用于連通配藥容器、動力裝置的第二通道;配藥端插針插入配藥容器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通過配藥容器的內腔而相互導通,從而形成依次由輸液端插針、配藥端插針至動力裝置接口的逆循環通道;輸液容器中的液體、配藥容器中的配藥在動力裝置的驅動下,在逆循環通道內完成正向溶藥、逆向回流的自動配藥過程。
進一步,所述輸液端插針、配液端插針和動力裝置接口為一體式全塑結構;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兩端均設置有與外界相通的端口。
進一步,所述端口設置于所述輸液端插針、配藥端插針的靠近兩端的側壁上,或者所述端口設置于所述輸液端插針、配藥端插針的尖端部。
進一步,所述第一通道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配藥口、輸液端口;所述第二通道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配藥口和所述動力裝置接口。
進一步,所述動力裝置接口的端部設置有密封易撕膜。
進一步,所述輸液端插針與所述配藥端插針之間設置有彎折角度,該角度范圍為50-170度。
進一步,所述輸液端插針的中心線、所述配藥端插針的中心線、所述動力裝置接口的中心線不在同一平面內,所述輸液端插針、所述配藥端插針和所述動力裝置接口整體形成三維通道結構。
進一步,所述配藥端插針插入配藥容器、所述輸液端插針插入輸液容器、所述動力裝置接口安裝動力裝置后,動力裝置抽吸所述輸液容器內的液體進入所述配藥容器內完成溶藥,再反推驅動所述配藥容器內的藥液回流到所述輸液容器,并且通過控制動力裝置的反推運動量來精確控制藥液的回流量。
進一步,所述動力裝置為氣囊、注射器或者醫用氣泵。
進一步,所述輸液端插針與所述配藥端插針上均設置有柔軟段,該柔軟段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夠隨意改變所述輸液端插針、所述配藥端插針的方向。
本發明構造簡單,溶藥、配藥方便,操作簡單省力,使用安全可靠。可在無污染條件下快速配藥,降低了護士溶藥、配藥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種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三種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配藥器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第二種結構形式的配藥器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說明,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以體現為多種不同形式,并不應理解為局限于這里敘述的示例性實施例。而是,提供這些實施例,從而使本發明全面和完整,并將本發明的范圍完全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為了易于說明,在這里可以使用諸如“上”、“下”“左”“右”等空間相對術語,用于說明圖中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應該理解的是,除了圖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間術語意在于包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裝置被倒置,被敘述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將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兩者。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這里所用的空間相對說明可相應地解釋。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配藥器,包括輸液端插針1、配藥端插針2和動力裝置接口3,三者為一體式全塑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春旭,未經李春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3366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