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32854.6 | 申請日: | 2017-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325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07 |
| 發明(設計)人: | 雷振宇;張莉;趙謙;周江羽;駱帥兵;帥慶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
| 主分類號: | G01V1/28 | 分類號: | 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44224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碩 |
| 地址: | 5100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相 地層 碎屑巖 組合 預測 方法 | ||
1.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無井地區,依據沉積過程-地震響應對比原理,利用合成記錄的方法建立巖性組合與地震響應的模板;
通過對二維地震資料中反射波在巖層中不同巖性的地震波振幅特征差異進行分析,對巖石波阻抗特征進行正演推算,建立海相碎屑巖與其地震響應之間的關系;
利用沉積過程-地震響應技術和地震波波形及振幅分析技術建立的巖性量板組合,來預測海相砂巖和泥巖的厚度以及它們的巖性組合;
建立人工單井柱子;
根據地震波形特征與振幅特征,在地震剖面上進行巖性識別;
根據地震波形特征和振幅特征,結合統計學規律,尋找出良好的砂巖儲層區域和泥巖烴源巖區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據沉積過程-地震響應對比原理,利用井震對比或合成記錄的方法建立巖性組合與地震響應的模板,包括:
利用人工合成記錄,得到可靠層段的標準巖性組合與地震響應之間的耦合關系。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對地震反射波在巖層中不同巖性的傳播特征差異進行分析,對巖石波阻抗特征進行正演推算,建立海相碎屑巖與其地震響應之間的關系,包括:
根據對地震波的波形和振幅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來反向推演出地質體的空間展布規律,并與實際地質體相對照,來確定地質體和地震響應之間的耦合關系,這里側重于對調諧振幅和泥巖層段對應的關系進行耦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沉積過程-地震響應技術和地震波波形及振幅分析技術建立的巖性量板組合,來預測海相砂巖和泥巖的厚度以及它們的巖性組合,包括:
根據巖性量板組合對常見碎屑巖巖性組合進行分析,這里具體建立了純砂巖、砂包泥巖、砂夾泥巖、砂泥互層、泥夾砂、泥包砂和純泥巖這七種巖性組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建立人工單井柱子,包括:
根據沉積過程-地震響應技術和地震波波形及振幅分析技術建立的巖性量板組合,分析地震反射波波形和振幅特征,建立起人工單井巖性柱,識別砂巖和泥巖的疊置關系。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據地震波形特征與振幅特征,在地震剖面上進行巖性識別,包括:
根據沉積過程-地震響應技術和地震波波形及振幅分析技術建立的巖性量板組合,對剖面上重點區域優勢巖性進行刻畫和識別,同時識別巖性殲滅點,找出不同巖性的碎屑巖的空間疊置關系。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相地層碎屑巖巖性組合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據地震波形特征和振幅特征,結合統計學規律,尋找出良好的砂巖儲層區域和泥巖烴源巖區域,包括:
利用沉積過程-地震響應技術和地震波波形及振幅分析技術建立的巖性量板組合;
統計某一套地層內不同的反射波振幅和波形特征,并根據建立的地震響應與巖性組合模板,確定出優勢巖性的平面發育范圍和大致所占百分比,確定出不同巖性的優勢發育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未經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3285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