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主式眼底攝影成像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28148.4 | 申請日: | 2017-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13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鋼;孫九愛;何培忠;姚旭峰;劉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健康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B3/12 | 分類號: | A61B3/12;A61B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趙繼明 |
| 地址: | 201318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主 眼底 攝影 成像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主式眼底攝影成像系統,包括眼底攝像裝置、眼瞳輔助精確定位裝置和下頜支撐裝置(3),所述的眼底攝像裝置包括固定在移動工作平臺(7)上的眼底相機(4)和光學定位傳感器(2),所述的眼瞳輔助精確定位裝置包括控制器和驅動機構,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驅動機構、眼底相機(4)和光學定位傳感器(2)連接,所述的驅動機構與移動工作平臺(7)連接,所述的下頜支撐裝置(3)與眼底攝像裝置相對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在現有眼底攝像方法基礎上,增設眼瞳輔助精確定位裝置和光學定位傳感器,實現雙眼搜索并對準視軸,進行自主精確眼底攝像,具有效率高、精度高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眼底攝像成像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自主式眼底攝影成像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眼底攝影成像檢查通常是由專業的眼科檢查人員采用精密光學眼底相機,通過手動輔助定位和調焦,實現對眼底生理結構的觀測和記錄。通過眼底攝像可以直接觀測分布在眼底視網膜上的毛細血管和視神經結構,所以眼底攝像檢查對眼底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隨訪都具有重要意義。
自1925年德國蔡司公司研制成功眼底攝像技術以來,眼底攝像方法基本都沿用共軸式照明光學系統。在攝像過程中需要配備專業人員來協助被攝對象,手動定位聚焦眼底區域,確保眼底處于眼底相機的視野和景深范圍之內。因此這種眼底攝像方法對操作人員的技術素質有一定要求,限制了眼底攝像檢查方法的推廣應用。
為了降低傳統眼底攝像方法的操作難度,現有方法采用具有特殊形狀的輔助視標(如圓點或矩形目標),通過眼底相機攝影采集圖像并實時顯示在屏幕上,操作人員在視標的導引下判定眼底位置是否適合曝光。這種方法在操作過程中仍然需要手動移動眼底攝像系統,尋找最佳攝像位置和方向。也有研究據眼底相機攝影采集到的眼瞳圖像清晰程度作為判斷依據,進行自動調焦。這些方法都需要配備額外的人員手動操作眼底攝像系統,它們都存在穩定性和重復性差等問題。因此一種能夠進行自動精確定位和對準的攝像方法可以更好地進行眼底攝像,幫助推廣眼底攝像檢查的應用,給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可以實現眼球視軸自動定位和對準的自主式眼底攝影成像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自主式眼底攝影成像系統,包括眼底攝像裝置、眼瞳輔助精確定位裝置和下頜支撐裝置,所述的眼底攝像裝置包括固定在移動工作平臺上的眼底相機和光學定位傳感器,所述的眼瞳輔助精確定位裝置包括控制器和驅動機構,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驅動機構、眼底相機和光學定位傳感器連接,所述的驅動機構與移動工作平臺連接,所述的下頜支撐裝置與眼底攝像裝置相對設置,下頜支撐裝置供被測對象將下頜置于其上,并將額頭緊貼上支架,下頜支撐裝置還提供相互距離已知的標記,提供給光學定位傳感器獲得被測對象眼球與眼底相機之間的空間相對位置。
工作時,所述的光學定位傳感器對被測對象的雙眼和下頜支撐裝置進行拍攝,所述的控制器計算下頜支撐裝置與眼底相機之間的距離以及眼底相機視軸與被測對象人眼視軸之間的偏差,并向驅動機構發送控制指令,令移動工作平臺在水平面和豎直方向移動,使眼底相機被測對象人眼視軸和眼底相機視軸對準、提高眼底相機拍攝清晰度。光學定位傳感器與眼底相機的相互位置關系通過標定過程確定,標定過程可以通過特征比較明顯的三維目標靶實現。
所述的眼底相機包括照明光源和光學鏡頭,所述的照明光源與光學鏡頭同軸設置。
所述的光學鏡頭設有一組,是能夠完成常規的聚焦,曝光和攝像動作的光學鏡頭。
所述的照明光源為可切換的近紅外光和白光光源,所述的光學定位傳感器工作于近紅外光條件,所述的眼底相機工作于近紅外光或白光條件。
所述的近紅外光的波長范圍為700-90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健康醫學院,未經上海健康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281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蠟燭(312)
- 下一篇:訪問DP輔助通道的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