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19082.2 | 申請日: | 2017-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46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郭紅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郭紅梅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4 | 分類號: | A61K36/9064;A61P1/00;A61P1/04;A61K35/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晏榮府 |
| 地址: | 154211 黑龍江省鶴崗***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胃病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胃病,是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癥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后飽脹、噯氣、返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黏膜脫垂癥、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目前,西醫治療慢性胃病尚未有確實可靠的治療方法,針對于胃酸過多、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多服用抗酸劑,胃痛、胃痙攣患者多服用抗膽堿藥物、多潘立酮,對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多服用奧咪拉唑等,使胃酸分泌減少,抑制胃酸而緩解止痛,促進潰瘍的愈合,但復發率高,副作用大。采用化學藥物三聯、四聯用于慢性胃炎的根治,在近期療效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副作用、耐藥性不可忽視,而且治愈后復發率高,尤其是抗生素治療感染后導致相關疾病難以治愈是困擾臨床的一大難題,而且慢性胃炎一般用藥時間較長,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用藥安全性值得高度重視。實際上,在治療慢性胃炎過程中,中藥具有比較獨特的優勢,它既可以克服上述化學藥物的不足,相對化學藥物來說減少了胃黏膜的刺激,對癥狀的緩解作用更強,用藥安全,療效可靠,不良反應少,質量可控,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同時又可以運用現代粉體制藥技術手段及大孔吸附樹脂交換純化,加輔料,延長藥物在胃內的作用時間,先進制藥工藝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有效成分易于吸收,作用更為持久和藥效更為顯著。因此,研究開發一種使用安全,方便,副作用少,療效顯著的中成藥對慢性胃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
本發明為實現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藥材組成:黨參1份,茯苓2份,內金2份,陳皮0.5份,砂仁0.5份,三七0.5份,元胡1份,貝母0.5份,甘草0.5份,梔子1份,肉桂0.2份,木香0.1份,榔片1份,白芨0.5份,枳實0.2份。
本發明選用黨參、茯苓、內金、甘草、陳皮,起到健脾強胃,止瀉除濕的作用;選用肉桂、木香、元胡、貝母、梔子、砂仁,起到暖胃追邪,消炎止痛,舒肝理氣,和胃止嘔的作用;選用三七、白芨、榔片、枳實,起到遂瘀生新,清理糜爛的胃黏膜,生成新的胃黏膜的作用。本方標本兼治,相輔相成,取得較好臨床療效。主要用于治療:淺表糜爛性胃炎、反流性胃炎、食道炎、萎縮性胃炎、紅斑滲出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結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腸系統疾病。其主要癥狀表現為胃酸、胃脹、胃痛、嘔惡、腹脹、腹痛、腹瀉等。
本發明中的各藥材具有以下功用主治:
黨參:甘,平。歸脾、肺經。益氣,生津,養血。補氣兼能養血,治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用于脾虛諸證。
內金:其質松,斷面角質。氣腥,味微苦。具有健胃消食,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作用。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陳皮:溫;辛、苦;歸脾、肺經。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
肉桂:性大熱,味辛、甘。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溫經通脈。
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元胡:辛、苦,溫。歸肝、脾經。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
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咳嗽,干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梔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以根、根狀莖入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白芨: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郭紅梅,未經郭紅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190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自動酸辣粉粉條機
- 下一篇:一種猴頭菇養胃丸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