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隱框幕墻改造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18903.0 | 申請日: | 2017-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96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喜平;馮華晟;朱小琴;陳曙凌;卞錦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中建東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8 | 分類號: | E04B2/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隱框幕墻 玻璃幕墻 半隱框 附框 改造系統 受力結構 隱框玻璃幕墻 改造 安全隱患 夾膠玻璃 結構安裝 結構體系 框架結構 拉結件 全隱框 壓板 玻璃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隱框幕墻改造系統,其包括通過附框結構安裝于原隱框幕墻的外側的夾膠玻璃,所述附框結構通過第一拉結件連接于原隱框幕墻的框架結構上。本發明的受力結構是利用原隱框幕墻結構體系為主受力結構體系,通過在原隱框幕墻外加附框結構,改造成安全可靠的隱框玻璃幕墻。在改造過程中,為有效杜絕安全隱患,可通過設置壓板,將全隱框玻璃改造成豎隱橫明半隱框玻璃幕墻、豎明橫隱半隱框玻璃幕墻二種模式之一的半隱框玻璃幕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隱框幕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隱框幕墻改造系統。
背景技術
上海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座玻璃幕墻建筑聯誼大廈至今已有30余年,而對玻璃幕墻的節能要求是在2003年執行的《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中才提出的。也即在此規范執行前的二十余年中建造建筑所采用的玻璃幕墻均為非節能產品,至今早已不能滿足建筑節能要求。且玻璃幕墻面積大,對建筑能耗及室內舒適品質影響均較大,在追求高效、舒適、節能運行的當下,既有玻璃幕墻的節能改造亟需進行。
另一方面許多早期建設的全隱框玻璃幕墻經二十幾年的使用已存在不確定性安全隱患,包括結構膠粘結受力強度、老化程度等都需再次檢查檢測,確認功能承受能力方可放心使用。近年來由于所用結構膠失效致使玻璃墜落、玻璃幕墻固定裝置失效等原因,已導致發生多起高空驟降“玻璃雨”事件,造成損物、傷人損失,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特別是早期單純追求立面美觀效果建造了大量全隱框玻璃幕墻,由于其全隱框的結構構造特點,玻璃特別容易脫落。上海市2012年發布的《上海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范》已全面禁止全隱框玻璃幕墻的使用,因此需要關注原有隱框玻璃幕墻構造連接方式,確保滿足現有規范規定,改造確保其安全性。
同時幕墻改造兼顧業主利益,保證改造中不影響建筑主要功能的正常使用也是需要對改造措施與方法進行探索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前對玻璃幕墻的節能改造關注較少,既有建筑改造中的玻璃幕墻多為拆除重建,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影響原有建筑的正常使用。對玻璃幕墻的研究多集中在新建幕墻結構構造處理、特殊幕墻結構體系的開發上,對幕墻節能構造改善、不影響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改造措施及兼顧結構安全的節能改造方法的研究尚為空白。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擬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隱框幕墻改造系統,本發明的幕墻改造系統填白現有技術的空白,真正實現不拆原有裝飾幕墻的翻新改造,使其滿足現有規范規定,在安全、節能上達到現有使用標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結構方案:一種隱框幕墻改造系統,其包括:通過附框結構安裝于原隱框幕墻的外側的夾膠玻璃,所述附框結構通過第一拉結件連接于原隱框幕墻的框架結構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附框結構與原隱框幕墻之間采用第一橡膠條隔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附框結構的面向原隱框幕墻的一側上設有嵌槽,所述第一橡膠條的第一側嵌設于所述嵌槽中,所述第一橡膠條的第二側貼合于原隱框幕墻的表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夾膠玻璃采用結構膠粘結于所述附框結構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附框結構包括第一附框和第二附框,所述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可拆卸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附框和所述第二附框各自連接于一夾膠玻璃,且連接于所述第一附框上的夾膠玻璃與連接于所述第二附框上的夾膠玻璃之間形成玻璃拼縫。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玻璃拼縫采用耐候密封膠填充。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隱框幕墻改造系統還包括壓板,所述壓板覆蓋于所述玻璃拼縫的外側,且所述壓板通過第二拉結件連接于所述附框結構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壓板的外側設有裝飾蓋板,所述裝飾蓋板遮蓋于所述第二拉結件的端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壓板與所述夾膠玻璃之間采用第二橡膠條隔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中建東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中建東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189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