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伺服電機直驅式車廂自動翻轉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16141.0 | 申請日: | 2017-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09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09 |
| 發明(設計)人: | 侯紅玲;孫允璞;趙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5F3/26 | 分類號: | B65F3/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23001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伺服 電機 直驅式 車廂 自動 翻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工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雙伺服電機直驅式車廂自動翻轉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一體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我國城鎮生活垃圾日益增多。針對城鎮垃圾的轉運問題,垃圾轉運車應運而生。城鎮垃圾轉運車主要用來轉運和傾倒垃圾。垃圾轉運車的車廂的自動裝卸、自動翻轉功能是體現垃圾轉運車自動化的關鍵技術,是制約垃圾清運車發展的關鍵。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垃圾轉運車的車廂翻轉裝置有垂直式、鉤臂式、側翻式等多種形式,其大多數是以液壓為主要動力源,通過液壓缸驅動各部件來完成垃圾的裝卸和傾倒工作。液壓作為主要動力源具有結構簡單、動力大等優點,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液壓缸和儲油箱、液壓管路等液壓系統裝備結構尺寸大,布置困難、油管等輔助部件多、整車整備質量大、能耗大、維修費用高、液壓缸行程大、造價高等缺陷。
因此,發明一種雙伺服電機直驅式車廂自動翻轉裝置,采用電機直接驅動的方式,與現有的車廂液壓翻轉裝置相比,無需液壓缸、儲油箱和油管等液壓系統元件,減小了整車整備質量,降低能耗。
發明內容
一種雙伺服電機直驅式車廂自動翻轉裝置,采用兩個伺服電機驅動兩組機構,實現立方體空心箱式車廂在轉運車車架上的平移和傾倒,可將地面上的車廂裝上車架,也可將車架上的車廂卸下后放置在地面上。本裝置完全采用電機直驅技術與分散多動力的方法,兩個伺服電機分別與兩個絲杠螺母副實現直聯直驅,具有結構緊湊、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等優點,可大幅降低轉運車的整備質量,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與純電動轉運車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伺服電機直驅式車廂自動翻轉裝置,由一個平移機構1、一個翻轉機構2、一個車架3和一個車廂6組成;車廂6為立方體空心箱式結構,車廂6的頂部和尾端均有可開啟的箱門,車廂6的底面四角布置有兩個車廂前輪4和兩個車廂后輪5;車架3的尾端布置有兩個車架滾輪7;翻轉機構2與平移機構1之間連接;平移機構1與車架3之間固定連接,翻轉機構2與車廂6之間鉸鏈連接。
平移機構1由平移電機1-1、平移螺母1-2、平移絲杠1-3、水平桿1-4組成;平移電機1-1與車架3固定連接,平移電機1-1的輸出軸與平移絲杠1-3成為一體;平移絲杠1-3與平移螺母1-2之間構成一個螺旋副,平移螺母1-2與水平桿1-4之間固定連接,平移螺母1-2和水平桿1-4相對于平移絲杠1-3直線滑移。
翻轉機構2由翻轉電機2-1、翻轉螺母2-2、翻轉絲杠2-3、直角桿2-4、水平桿1-4、導桿2-5組成;翻轉螺母2-2、翻轉絲杠2-3、直角桿2-4、水平桿1-4組成一個擺動四桿機構;翻轉電機2-1的輸出軸與翻轉絲杠2-3成為一體,導桿2-5與翻轉電機2-1之間固定連接,導桿2-5與翻轉螺母2-2之間滑動連接;翻轉絲杠2-3和翻轉螺母2-2之間構成一個螺旋副,翻轉電機2-1、翻轉絲杠2-3和導桿2-5相對翻轉螺母2-2直線移動;翻轉螺母2-2與水平桿1-4之間鉸鏈連接;直角桿2-4的一端與車廂6之間鉸接,另一端與水平桿1-4之間鉸接,直角桿2-4的中間與翻轉絲杠2-3的端部球鉸連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車廂落地位置。
圖2是本發明的車廂被吊起位置。
圖3是本發明的車廂平放在車架后端位置。
圖4是本發明的車廂完成裝載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一種雙伺服電機直驅式車廂自動翻轉裝置,由一個平移機構1、一個翻轉機構2、一個車架3和一個車廂6組成;車廂6為立方體空心箱式結構,車廂6的頂部和尾端均有可開啟式箱門,物品從車廂6的頂部裝入并鎖緊;車廂6的底面四角布置有兩個車廂前輪4和兩個車廂后輪5,可以讓車廂6在平地或者車架3上滾動;車架3的最后端布置有兩個車架滾輪7,用于支撐車廂在車架3上滑動;翻轉機構2與平移機構1之間連接;平移機構1與車架3之間固定連接,翻轉機構2與車廂6之間鉸鏈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理工學院,未經陜西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161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