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次加裝電梯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13046.5 | 申請日: | 2017-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9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黃軍;楊越強;薛凇懷;王勛;肖念學;薛研研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西子孚朗電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B9/16 | 分類號: | B66B9/16;E04F11/02;E04F1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1226 | 代理人: | 何強,楊冬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次 電梯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梯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現有建筑二次加裝電梯結構。
背景技術
許多城市的市區早期建造的居民樓由于當時經濟條件所限,并沒有安裝載人電梯,現在對居民樓內業主的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特別是對于老人、兒童、孕婦等,他們攀爬樓梯時,容易踩空而摔倒,存在一定的危險,但是舊樓的結構已經成型,樓道內已經無法安裝電梯。
目前,現有建筑二次加裝電梯結構主要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室外加裝法,其中一種施工方法如圖1、圖2所示:所述電梯裝置3設置在現有建筑1的外部,電梯出口與樓梯出口相對設置,電梯裝置3與現有建筑1之間在一層有供人們進出的消防通道,在一層以上設置有候梯平臺402,但是由于安裝電梯裝置3后,電梯裝置3與現有建筑1之間距離太近,當建筑著火時,容易造成消防通道處的擁擠,出現踩踏事故。經過改進后,為保證加裝電梯后的建筑有足夠的消防通道,所述電梯裝置3到現有建筑1的距離增大到2.4米至3米。但是這種結構占用空間大,減少了人們在樓下的公共活動空間,同時又增大了候梯平臺402的面積,從而增加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占用空間小的二次加裝電梯結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二次加裝電梯結構,包括多層建筑,用于連接樓層的平行雙跑樓梯,設置在多層建筑外部的電梯裝置,以及用于連接電梯裝置和多層建筑的通道;
所述平行雙跑樓梯包括連接樓層的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用于連接第一梯段和第二梯段的中間平臺;所述第一梯段與第二梯段之間形成豎向的樓梯梯井;
所述電梯裝置包括電梯井道和在電梯井道內移動的電梯轎廂;
所述通道包括設置在中間平臺側的樓梯外墻上的單元門洞,與中間平臺在同一高度、且正對單元門洞設置在樓梯外墻上的候梯平臺,以及設置在電梯井道第一井道壁上的廳門;
所述電梯井道緊鄰所述樓梯外墻且正對所述第二梯段設置;所述單元門洞正對所述第一梯段設置;所述第一井道壁正對所述樓梯梯井設置;所述候梯平臺緊鄰所述第一井道壁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候梯平臺的寬度與所述第一梯段的寬度相適應,所述候梯平臺的長度與所述第一井道壁的長度相適應。
進一步的,所述通道從位于所述多層建筑的二層與三層之間的中間平臺處開始逐層向上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通道從位于所述多層建筑的二層與三層之間的中間平臺處開始向上設置,且每隔一層設置通道。
進一步的,所述候梯平臺的周圍設置有護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電梯井道壁緊鄰多層建筑的樓梯外墻設置,改變了電梯裝置的安裝位置,在保證一樓進出空間的情況下,減小了候梯平臺的面積,即減小了該二次加裝電梯結構所占用的空間;通過在在二層與三層之間的中間平臺處向上間隔兩層設置通道,在不影響人們乘坐電梯的情況下,減少了通道的數量,降低了該二次加裝電梯結構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多層建筑加裝電梯的建筑結構平面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多層建筑加裝電梯的建筑結構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二次加裝電梯結構的建筑結構平面圖;
圖4是本發明的二次加裝電梯結構的建筑結構剖面圖。
圖中附圖標記為:1-多層建筑,2-平行雙跑樓梯,3-電梯裝置,4-通道,5-樓梯外墻,6-廳門,201-第一梯段,202-第二梯段,203-中間平臺,204-樓梯梯井,301-電梯井道,302-電梯轎廂,303-第一井道壁,401-單元門洞,402-候梯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西子孚朗電梯有限公司,未經四川西子孚朗電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1304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