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磁性體和具有磁性體的線圈部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208134.6 | 申請日: | 2017-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50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棚田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陽誘電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F1/147 | 分類號: | H01F1/147;H01F1/24;H01F27/255;B22F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季向岡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性 具有 線圈 部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體,用于應對電子部件的小型化、高性能化的需求,使導磁率不顯著降低而能夠兼顧高強度和高電阻。本發明的磁性體包括:包含Fe、元素L(其中,元素L為Si、Zr、Ti中的任一者。)和元素M(其中,元素M為Si、Zr、Ti以外的比Fe易于氧化的元素)的多個軟磁性合金顆粒(11、12);分別覆蓋軟磁性合金顆粒的氧化膜(21、22);由氧化膜(21、22)以外的另外存在的氧化物構成的結合材料(30);相鄰的軟磁性合金顆粒(11、12)經由氧化膜(21、22)彼此結合的第一結合部;和分別覆蓋相鄰的軟磁性合金顆粒(11、12)的氧化膜(21、22)彼此不直接接觸而經由所述結合材料(30)來結合的第二結合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線圈、電感器等電子部件中能夠主要用作磁芯的磁性體和具有該磁性體的線圈部件。
背景技術
電感器、扼流圈、變壓器等電子部件(所謂的線圈部件、電感部件)具有作為磁芯的磁性體和形成在上述磁性體的內部或表面的線圈。作為磁性體的材料一般使用Ni-Cu-Zn類鐵氧體等鐵氧體。
近年來,對這種電子部件要求大電流化(表示額定電流的高值化),為了滿足該要求,正在研究將磁性體的材料從現有的鐵氧體換為金屬類的材料。作為金屬類的材料有Fe-Cr-Si合金和Fe-Al-Si合金,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以下結構,在包含以Fe為主要成分的軟磁性金屬顆粒的軟磁性壓粉磁芯中,相鄰的軟磁性金屬顆粒之間無遺漏(無空隙)地存在氧化物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44238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根據電子部件的至今為止的小型化、高性能化的要求,希望提供同時實現高強度和高電阻而導磁率不會明顯降低的磁性體。本發明以提供這樣的磁性體為課題。而且,本發明也以提供包含上述磁性體的電子部件為課題。
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磁性體具有多個軟磁性合金顆粒、氧化膜、結合材料、第1和第2結合部。軟磁性合金顆粒包含Fe、元素L和元素M。元素L是Si、Zr、Ti中的任一者。元素M是Si、Zr、Ti以外的、比Fe容易氧化的元素。氧化膜分別覆蓋各個軟磁性合金顆粒。結合材料由氧化膜以外的另外存在的氧化物構成。在第1結合部中,相鄰的軟磁性合金顆粒彼此經由覆蓋各軟磁性合金顆粒的氧化膜結合。在第2結合部中,分別覆蓋相鄰的軟磁性合金顆粒的氧化膜彼此不直接接觸地經由上述結合材料結合。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提供同時實現高強度和高電阻而導磁率不明顯降低的磁性體。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地表示本發明的磁性體的第2結合部附近的細微結構的截面圖。
圖2是示意地表示本發明的磁性體的第1結合部附近的細微結構的截面圖。
圖3是示意地表示本發明的磁性體的第3結合部附近的細微結構的截面圖。
圖4是示意地表示本發明的磁性體的多個磁性合金顆粒的截面圖。
圖5是示意地表示使用了本發明的磁性體的線圈部件的一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適當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本發明不限于圖示的方式,而且由于在附圖中強調表現發明的特征部分,所以在附圖各部分中比例尺的準確性不一定能保證。
圖1和圖2是示意地表示本發明的磁性體的細微結構的截面圖。圖1示意地表示本發明的尤其具有特征性的結合部即“第2結合部”附近,圖2示意地表示與第2結合部不同的結合方式的“第1結合部”附近。對于兩“結合部”在后文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陽誘電株式會社,未經太陽誘電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081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壓粉成形磁性體、磁芯及線圈型電子部件
- 下一篇:電磁鐵用導線的密封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