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2?甲氧基?1,4?萘醌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205112.4 | 申請日: | 2017-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73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劍波;袁弋惠;駱熒;彭釧;邱賽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46/00 | 分類號: | C07C46/00;C07C50/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藍迪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張翔 |
| 地址: | 20024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甲氧基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化合物合成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2-甲氧基-1,4-萘醌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甲氧基-1,4,-萘醌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天然產物,也是一種具有抗菌性的化合物,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天然提取有時存在季節性要求,產量也往往難以保證,所以找到快速且產量高的合成2-甲氧基-1,4-萘醌的方法,能使其在醫藥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已有的合成方法如2007年Suteera Witayakrana等人在Tetrahedron Letters(2007,48:2983-2987.)上發表的酶促反應:
該方法原料不常見,大量生產時漆酶也不易控制,在反應過程中還需控制pH,產率為81%。
近年來,2-甲氧基-1,4,-萘醌的合成主要是以2-羥基-1,4,-萘醌為原料,如Shao-Hung Wang等人在Molecules(2015,20:11994-12015)上的方法為:
該方法使用了含鹵素的原料與金屬鹵化物催化劑,不僅不利于環境友好,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可能腐蝕設備,特別是產率很低,僅為約46%。
又如Tokutaro Ogata等人于2016年在Tetrahedron.(2016,72:1423-1432.)上的方法為:
該方法也使用了含有鹵素的原料與毒性較大的溶劑,并以NaH作催化劑,會使生產環境存在爆炸的危險,后處理很繁瑣,該方法的產率雖然提升到約83%,但還是伴隨著相當量副產物的生成。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制備2-甲氧基-1,4-萘醌存在著反應條件苛刻,產率低,生產成本高,原料用量大,且催化劑不能回收利用,尤其使用毒性較大的溶劑,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2-甲氧基-1,4-萘醌的制備方法,采用2-羥基-1,4-萘醌與甲醇在H2SO4/SiO2的催化作用下脫去一分子水成醚,純化后制得2-甲氧基-1,4-萘醌,工藝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反應試劑價廉、易得,生產成本低,產率高,催化劑可回收利用,不污染環境,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和經濟高效的2-甲氧基-1,4-萘醌產物合成方法。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2-甲氧基-1,4-萘醌的制備方法,其特點是將2-羥基-1,4-萘醌與甲醇按1mmol:1~6mL摩爾體積比混合,在H2SO4/SiO2的催化下攪拌反應2~6h,反應結束后過濾、回收催化劑,其濾液經旋干后得產物為2-甲氧基-1,4-萘醌,所述2-羥基-1,4-萘醌與H2SO4/SiO2的摩爾比為1:0.05~1.0;所述反應溫度為0~65℃。
所述H2SO4/SiO2催化劑的固載比為0.1~6mL H2SO4:10g SiO2,其H2SO4的質量濃度為98%。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工藝簡單,收率高,生產成本低,反應條件更溫和,產物與原料易于分離,催化劑可循環使用,避免重金屬的使用,不污染環境,是一種綠色環保和經濟高效的合成方法,在醫藥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以2-羥基-1,4-萘醌與甲醇在催化劑H2SO4/SiO2作用下脫去一分子水成醚,其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以下將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師范大學,未經華東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2051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