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換熱室糧食烘干熱風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98525.4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974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邢獻軍;張學飛;朱成成;糜夢星;馬培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6B21/00 | 分類號: | F26B21/00;F24H3/08;F24H9/18;F24H9/20;F24H9/00;A23B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蘇雪雪 |
| 地址: | 23001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換熱室 糧食 烘干 熱風爐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換熱室糧食烘干熱風爐,包括圓柱形爐體和燃燒室,其特征在于:爐體內設置第一換熱室和第二換熱室,第一換熱室設置在燃燒室上部,第二換熱室設置在爐體外圍,熱風爐采用旋轉爐排,燃燒室頂部設置輻射拱和回流拱,在燃燒室外墻和第二換熱室之間設置預熱夾套,燃燒室設有熱電偶,并配置二次風管。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自動化程度,進料均勻,熱風爐熱風輸出功率波動小;輻射拱配合二次風管和弧形回流拱,可以增加煙氣在燃燒室內的停留時間,燃料燃燒效率高,減少煙塵熱蒸騰作用,提高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和可靠性;通過設置兩個換熱室,可采用不同材料的換熱管,熱風爐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糧食干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雙換熱室糧食烘干熱風爐。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糧食從粗獷的散戶經營向糧食集約化經營管理方式的轉化,以往采用人工晾曬的方式去除糧食水分以保持糧食水分在安全儲存水分以下的方法已經很難滿足糧食干燥的要求。糧食烘干熱風爐能為糧食烘干提供熱風,是糧食烘干設備中最重要的設備,糧食烘干熱風爐的性能水平直接關乎糧食烘干品質的好壞。因此,研究設計自動化程度高、高效環保的糧食烘干熱風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隨著對糧食品質的要求,糧食烘干熱風爐通過換熱器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煙氣和潔凈空氣進行換熱,產生的潔凈熱空氣進行糧食烘干。傳統的糧食烘干熱風爐多以手燒爐居多,而手燒爐本身的結構特點導致了糧食烘干熱風爐自動化程度較低,輸出熱風溫度波動大,直接導致糧食烘干效率低下。除此之外,多數糧食烘干熱風爐沒有燃燒室溫度檢測系統,導致燃燒室溫度較高,降低了爐體的壽命和換熱器的壽命,增加了熱風爐維護的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雙換熱室糧食烘干熱風爐。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雙換熱室糧食烘干熱風爐,包括爐體和燃燒室,其特征在于:燃燒室設置在爐體內部,燃燒室的外側設置有預熱夾套,預熱夾套緊貼燃燒室的側壁設置,由爐體底部一直延伸至爐體頂部,預熱夾套的高度大于燃燒室的高度,在燃燒室上方形成由預熱夾套和爐體頂壁圍合形成的第一換熱室,在預熱夾套外,有預熱夾套、爐體側壁和爐體頂壁圍合形成第二換熱室;預熱夾套是空心的結構,在第一換熱室內設置有空氣換熱管,空氣換熱管由預熱夾套的內壁指向第一換熱室的內腔伸出,其末端橫穿第一換熱室最終貫穿預熱夾套與第二換熱室的內腔連通;在第二換熱室內設置有煙氣換熱管,煙氣管熱管由第一換熱室的內腔向第二換熱室伸出,貫穿預熱夾套后伸向第二換熱室的內腔,最終與煙氣出口連接。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爐體的底部設置有煙氣室,煙氣室上設置煙氣出口,煙氣換熱管由第一換熱室伸出后向下一直延伸與煙氣室連通。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煙氣室上方的爐體側壁上設置空氣出口。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空氣進口設置在預熱夾套的底部。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燃燒室的內設置有輻射拱,輻射拱設置在燃燒室的爐排上方,由燃燒室的側壁向燃燒室中央傾斜向下延伸,傾斜的角度為10°~45°。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燃燒室內還設置有回流拱,回流拱設置在燃燒室頂部,回流拱的縱向截面呈弧形,由燃燒室的側壁向燃燒室中央水平伸出后向下彎曲形成。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爐體和燃燒室均呈圓柱體形狀設置,燃燒室內的爐排選擇旋轉爐排,在爐體上設置有進料倉和螺旋進料器,螺旋進料器與燃燒室內腔連通,在與進料倉相對一側的爐體上設置有清灰孔。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有熱電偶,熱電偶穿過第二換熱室、預熱夾套和燃燒室的側壁伸入燃燒室內腔中,在熱電偶的下方還設置有二次進風管,二次進風管由爐壁向內傾斜向下布置,其傾斜角度為25°~45°,二次進風管和燃燒室的側壁內圓相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852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