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桂辛飲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98490.4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90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孫大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大龍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8 | 分類號: | A61K36/888;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247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桂辛飲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獸用中藥領域,具體涉及由中藥原料制成的中藥藥湯。本產品具有溫中祛寒、祛風除濕的功效,用于各種家畜風寒頭痛、少腹冷痛等療效確切。
背景技術
凡以溫性或熱性而治療里寒,祛除臟腑之間沉寒痼冷,回陽救逆藥物為主的方劑,稱為“溫里回陽劑”。里寒之證因包括兩個方面;一為寒邪乘畜體之虛而直中,或由表寒不解而傳里,統稱為“外寒”。一為元陽衰微,陰寒內生,但歸根結底還是畜體的真陽低弱,才會發生里寒。治療以寒者熱之為原則,前者宜溫中散寒,后者應益火之源,溫腎回陽以消陰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溫中祛寒、祛風除濕的功效,用于各種家畜風寒頭痛、少腹冷痛等療效確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為達到緩解癥狀的功效,本發明選擇:桂心23克、細辛13克、小茴香,大白及各30克、巴戟天,藁本、白附子,川楝子各25克、蓽澄茄20克、甘草40克;
進行組合的,以上方所選用的原料藥材藥性效互補,規避了藥物之間配伍的相惡、相畏、相殺之選,使藥物相須、相使作用顯著,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從而能夠有效用于各種家畜腎陽虛損、下血不止等。本發明選取的原料中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
桂心:性味:辛甘熱;功能:(1)苦入心,辛走血,能引血化汗化膿,內托癰疽痘瘡。(2)益精明目,消瘀生肌,補勞傷,暖腰膝,續筋骨。(3)故內治五內邪熱,吐血尿血,咳嗽消渴,外治肌熱虛汗。(4)上除頭風痛,中平胸腹痛,下利大小腸。(5)療在表無定之風邪,傳里,有汗之骨蒸。主治:治風痹癥瘕,噎膈腹滿,腹內冷痛,九種心痛。
細辛:【歸經】:肺經、腎經、心經、肝經、膽經、脾經。【性味】味辛;性溫;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主治】: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小茴香:【性味歸經】:味辛,性溫。入腎、膀胱、胃經。【成分】:含揮發油,主要為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成分。【功用】:開胃進食,理氣散寒,有助陽道。主治:中焦有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部冷痛;疝氣疼痛,睪丸腫痛;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作痛。
大白及:【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蘭科植物大白及的假鱗莖。【功效】:化痰止咳活血止血。【主治】:用治肺熱咳嗽痰,咯血、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性味歸經】:微辛,涼,有小毒;肺、肝二經。
巴戟天:主治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藁本:中藥名,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中空而直立的莖,羽狀復葉,小葉卵形,花白色,根狀莖呈不規則塊狀。功效分類:解表藥。別名:藁茇、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莖、藁板。性味:味辛;性溫。歸經:歸膀胱經。功能: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治:風寒頭痛;巔頂疼痛;風濕痹痛;疥癬;寒濕泄瀉;腹痛;疝瘕。
白附子:主要功能: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祛風痰、逐寒濕、鎮痙,治頭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傷風、跌打勞傷、肢體麻木、中風不語、淋巴結核、蛇蟲咬傷等。
川楝子: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功能主治: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治熱厥心痛,脅痛,疝痛,蟲積腹痛。
蓽澄茄:【別名】山蒼子、山雞椒、山香椒、山香根、豆豉姜、木姜子[海南]【來源】該品為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山雞椒,以果實(蓽澄茄)、根及葉。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根、葉全年可采,除去雜質,曬干。【源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全體無毛,有強烈姜香。根圓錐形,灰白色。莖皮灰褐色,小枝細長,幼時被短毛。葉互生,葉柄長達1厘米,長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上面亮綠色,下面灰綠色,幼時被毛,后無毛。春季先葉開淡黃色小花。果球形如黃豆大,香辣,成熟時黑色,基部有6齒狀宿存花被。【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膀胱經。【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根:用于胃寒嘔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郁滯,小便渾濁。葉:外用治癰癤腫痛,乳腺炎,蟲蛇咬傷,預防蚊蟲叮咬。子:感冒頭痛,消化不良,胃痛。
甘草: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具體實施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大龍,未經孫大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84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磁性指紋提取刷
- 下一篇:一種節省原料的快速墻壁粉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