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治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97280.3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4224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萬友名;李正紅;馬宏;劉秀賢;趙振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N47/04 | 分類號: | A01N47/04;A01N59/20;A01N37/46;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偉 |
| 地址: | 650233***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丁香 枯萎病 防治 方法 | ||
本發(fā)明屬于植物病害防治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稱取50%克菌丹和85%波爾甲霜靈分別配制成濃度為400~500倍的克菌丹和300~400倍的波爾甲霜靈水溶劑母液;病害防治時,將兩種母液等比例混勻后獲得50%克菌丹為800~1000倍、85%波爾甲霜靈為600~800倍的復配藥劑;將現配好的復配藥劑攪勻后對滇丁香進行根灌處理。本發(fā)明所使用的復配藥劑能夠有效防治滇丁香枯萎病的發(fā)生,較單劑的克菌丹、波爾甲霜靈以及一些傳統殺菌劑,具有顯著的防控效果,其防效可達70%以上;本發(fā)明所使用的藥劑可混性好,使用方法簡便。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植物病害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滇丁香(Luculia pinciana Hook.)屬于茜草科(Rubiaceae)滇丁香屬(Luculia)常綠灌木或喬木,花期長、花色艷麗芳香、花序大且密集、四季常綠、葉片翠綠光亮以及株型美觀,是一種新興的、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木本花卉。然而,在炎熱的夏季,栽培的滇丁香常會因枯萎病的發(fā)生而造成植株大量死亡,給栽培工作造成極大的損失,并嚴重影響了商品化生產。
經病原鑒定,引起滇丁香枯萎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茄病鐮刀菌(Fusarium solani)。鐮刀菌枯萎病又稱根腐病、莖腐病,屬于真菌性土傳病害。病菌從植物根部侵入,擴展進入維管束,造成植株枯死,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生,給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國內外已報道了百合、大花蕙蘭、牡丹等許多觀賞植物都受該病嚴重為害。
現有技術實現方案:
目前,有效防治該病害的主要方法是化學防治,該法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便、受季節(jié)性限制較小、適宜于大面積使用等優(yōu)點。然而,因枯萎病的病因較為復雜,各種植物的枯萎病往往由多種病菌混合侵染所造成,不同地區(qū)或同一地區(qū)不同年份因生態(tài)條件不同,其優(yōu)勢菌種類都不盡相同(孫文姬,1999)。此外,即使是同種病原菌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也會發(fā)生變異,形成不同的專化類型,如茄病鐮刀菌在瓜類、大豆和甘薯寄主植物上分別變異為瓜類專化型、大豆專化型、甘薯專化型病菌,這些專化型病菌都具有各自的生物學特性。因此,要采用化學防治法對某一地區(qū)某種植物的枯萎病進行有效防治就應篩選出有效防治的藥劑。如梁巧蘭等(2004年)對觀賞百合根腐病藥劑篩選表明,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抗枯寧、多菌靈與甲基托布津復配劑(1:1)、多菌靈與代森錳鋅復配劑(1:3)和甲基托布津與代森錳鋅復配劑(1:3)6種藥劑對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朱茂山等(2010年)對百合枯萎病進行了13種藥劑篩選表明,多菌靈、烯唑醇、惡霉靈3種藥劑對病菌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最強;郭敏等(2009年)對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藥劑篩選表明,咪鮮胺對牡丹根腐病病菌的菌絲生長抑制作用最強。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
同種致病病原菌在植物的不同科、屬、種中常會呈現出不同的變種、專化型或生理小種,從而導致對其防治的方法各不相同;另外,某種有效藥劑的長期使用會使病菌對其產生抗藥性而導致防治效果不明顯;因此,針對某種植物病害采用化學防治方法進行有效防控,就需要不斷篩選或研制新的化學藥劑;滇丁香是近幾年來才備受人們關注的一種木本觀賞植物;在云南,一些企業(yè)及個體都曾想把滇丁香開發(fā)成商品花卉進行上市,然而,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控技術一直難以得到突破成了制約其商品化生產的瓶頸;另外,滇丁香作為一種新興的觀賞植物,有關其枯萎病的防治尚未見任何資料報道,因此,篩選出有效防控滇丁香枯萎病的藥劑及其使用方法,對其產業(yè)化發(fā)展就顯得至關重要。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治方法,所述滇丁香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72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