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97174.5 | 申請日: | 2017-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455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桂平;李繼亮;周紹啟;秦俊非;張建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M1/26 | 分類號: | B60M1/26;B60M1/12 |
| 代理公司: | 洛陽公信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劉興華 |
| 地址: | 4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止 內置 補償 裝置 方法 | ||
1.一種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該裝置設有下錨補償支柱(1),下錨補償支柱(1)上設有補償預留孔(4),補償滑輪組(5)通過承錨底座(2)固定設置在下錨補償支柱(1)上,補償繩(3)繞設在補償滑輪組(5)上,一端經補償預留孔(4)沿下錨補償支柱(1)的軸心延伸至下錨補償支柱(1)內、另一端與被補償的導線連接,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設有墜砣桿(8)、固定夾板(9)、滾輪固定機構Ⅰ(10)、限位墜砣(11)、墜砣桿托板(12)、滾輪固定機構Ⅱ(13)、滾輪(14)及墜砣桿上封板(15);所述墜砣桿(8)設置在下錨補償支柱(1)內,且墜砣桿(8)頂端與補償繩(3)固定連接,底部固定設置在墜砣桿托板(12)的中心,滾輪固定機構Ⅱ(13)與墜砣桿托板(12)底部固定連接,滾輪固定機構Ⅱ(13)外部四周均勻設有多個滾輪(14);所述限位墜砣(11)有多個,且均通過凹型缺口套設在墜砣桿(8)上,最頂端的限位墜砣(11)上壓設有墜砣桿上封板(15),滾輪固定機構Ⅰ(10)固定設置在墜砣桿上封板(15)的頂部,滾輪固定機構Ⅰ(10)外部四周均勻設有多個滾輪(14),固定夾板(9)套設在墜砣桿(8)外,且固定壓設在滾輪固定機構Ⅰ(10)的頂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夾板(9)由U型螺栓(901)、固定板(902)及附件(903)組成,固定板(902)套設在U型螺栓(901)的端部,且由附件(903)固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固定機構Ⅰ(10)的橫截面呈方形,且一側設有延伸至橫截面中心、且可套設在在墜砣桿(8)外的凹型缺口Ⅰ(10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墜砣(11)呈方形,一側設有延伸至中心、且可套設在墜砣桿(8)外的凹型缺口Ⅱ(1105),其限位墜砣(11)頂部中心設有頂部凸起(1103),在頂部凸起(1103)兩側對稱設有固定柱Ⅰ(1101)且位于限位墜砣中軸線上、此中軸線與限位墜砣凹型缺口中軸線垂直,底部中心設有底部凹陷(1104)并與頂部凸起(1103)投影重合,與固定柱Ⅰ(1101)相對應的限位墜砣(11)的底部設有固定柱凹槽Ⅰ(1102)。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墜砣桿托板(12)為四角帶有圓形凸起(1202)的正方形底板,其中心設有與墜砣桿(8)直徑相同的中心通孔(1203)。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墜砣桿托板(12)的頂部設有與限位墜砣(11)底部固定柱凹槽Ⅰ(1102)相匹配的固定柱Ⅱ(1201)。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墜砣桿上封板(15)底部中心設有與限位墜砣(11)上頂部凸起(1103)及固定柱Ⅰ(1101)相匹配的中心凹槽(1502)和固定柱凹槽Ⅱ(1501)。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墜砣桿上封板(15)一側設有延伸至中心、且可套設在墜砣桿(8)外的凹型缺口Ⅲ(1503)。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錨補償支柱(1)上設有墜砣位置觀察窗(6)。
10.一種利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卡滯的內置式補償裝置防止卡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墜砣桿(8)及固定在墜砣桿(8)底部的墜砣桿托板(12)、滾輪固定機構Ⅱ(13)和滾輪(14)固定安裝為一體后,從下錨補償支柱(1)的補償預留孔(4)放入,墜砣桿(8)頂端與補償繩(3)相連;
步驟二:從補償預留孔(4)將第一塊限位墜砣(11)的凹型缺口對準墜砣桿,使其底部安裝設置在墜砣桿托板(12)上,第二塊限位墜砣(11)的凹型缺口與第一塊限位墜砣(11)的凹型缺口成180°疊放,后續限位墜砣(11)按照此方法180°交叉疊放,直至放入最后一塊限位墜砣(11),在此過程中墜砣桿(8)在下錨補償支柱(1)內腹緩慢下落;
步驟三:墜砣桿上封板(15)與滾輪固定機構Ⅰ(10)及滾輪(14)固定安裝為一體后,墜砣桿上封板(15)底部固定安裝在最頂端限位墜砣(11)上,再用固定夾板(9)將墜砣桿托板(12)至墜砣桿上封板(15)固定位一體;
步驟四:當下錨補償支柱(1)發生傾斜,受重力作用,墜砣桿(8)底端滾輪固定機構Ⅱ(13)和頂端滾輪固定機構Ⅰ(10)上的滾輪(14)與下錨補償支柱(1)內壁接觸,當補償繩(3)受環境溫度發生長度變化時,墜砣桿(8)上升或下降可成功避免卡滯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717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電動汽車坡停起步的控制系統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兒童安全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