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硅鋼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93585.7 | 申請日: | 2017-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227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宏;陶家晉;黃斌;劉文飛;杜永謙;楊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7/00 | 分類號: | B21B37/00;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 地址: | 030003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硅鋼 軋制 過程 乳化 流量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高性能硅鋼的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控制技術領域。一種硅鋼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方法,針對高性能硅鋼的軋制過程中,多條管路的乳化液流量相互耦合,造成流量難以控制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硅鋼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方法。本發明通過輸入階躍信號,分別測試出其它管路對某一條管路流量的耦合作用系數,進而計算出其它管路對該條管路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然后用其它管路對該條管路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對該管路流量控制的比例增益進行修正,從而消除管路之間的耦合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性能硅鋼的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高性能硅鋼的軋制過程中,乳化液起著潤滑降溫的重要作用,直接決定著鋼板軋制性能。由于現場空間限制,六條管路配置不合理,造成六條管路里的乳化液流量相互耦合,難于控制,嚴重影響了高性能硅鋼的軋制性能。解決乳化液流量控制中,多條管路的相互耦合問題,勢在必行。目前解決過程控制中相互耦合的方法,一般采用狀態空間模型法、動態矩陣控制等,但這些方法基于被控制對象嚴格的數學模型,然而在生產中,被控對象的數學模型難以測定,而且這些方法對于現場習慣于使用PID控制的工程技術人員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高性能硅鋼的軋制過程中,六條管路的乳化液流量相互耦合,造成流量難以控制的問題,如何提供一種硅鋼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硅鋼軋制過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方法,在高性能硅鋼的軋制過程中,六條乳化液管道內部的乳化液起著潤滑降溫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一、設定第i條管道的運行狀態為Mi,當第i條管道正常工作時,對其它五條管路的流量有影響,設Mi=1,當第i條管路不工作時,對其它五條管路的流量沒有影響,設Mi=0;i為小于等于6的自然數;
步驟二、設第j條管路對第i條管路的流量的耦合作用系數為Kji,j為小于等于6的自然數且i不等于j,則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管路對第一條管路的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K1=(K21×M2+ K31×M3+ K41×M4+ K51×M5+ K61×M6)/(M2+M3+ M4+M5+ M6),第一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管路對第二條管路的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K2=(K12×M1+ K32×M3+ K42×M4+ K52×M5+ K62×M6)/(M1+M3+ M4+ M5+ M6),第一條、第二條、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管路對第三條管路的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K3=(K13×M1+ K23×M2+ K43×M4+ K53×M5+ K63×M6)/(M1+M2+ M4+ M5+ M6),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六條管路對第四條管路的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K4=(K14×M1+K24×M2+ K34×M3+ K54×M5+ K64×M6)/(M1+M2+ M3+ M5+ M6),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六條管路對第五條管路的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K5=(K15×M1+ K25×M2+K35×M3+ K45×M4+ K65×M6)/(M1+M2+ M3+ M4+ M6),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管路對第六條管路的流量的共同耦合作用系數K6=(K16×M1+ K26×M2+ K36×M3+K46×M4+ K56×M5)/(M1+M2+ M3+ M4+ M5),其中0<Kji<1, 0< K1<1,0< K2<1,0< K3<1,0<K4<1,0< K5<1,0< K6<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358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