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抽提式可控取樣深度的取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92484.8 | 申請日: | 2017-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407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孫井梅;古明哲;湯茵琪;黃建軍;高耀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14 | 分類號: | G01N1/14;G01N1/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智睿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李薇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抽提式 可控 取樣 深度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抽提式可控取樣深度的取泥裝置,包括抽提裝置和泥樣采集組合套管;所述的抽提裝置包括手柄、柱塞、單向水閥,所述的泥樣采集組合套管包括外部套管、副管、取泥管、硬質彈簧、取泥圓臺、外接副管、外接取泥管和固定支座。本發明既可用于形成壓力差,吸取底泥,并在取泥結束階段可用于壓出取泥管中底泥;各組合套管均設置有外接頭,可根據實際水深條件進行增加管段,擴大裝置適用范圍;副管(外接副管)外表面均刻有刻度線,確定基準面后,根據初始階段與旋轉扎入底泥后刻度線變化情況確定取泥深度;裝置拆卸方便,便于攜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率、高便利性、高適用性的抽提式可控取樣深度的取泥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進程的加快,城市河道污染日益嚴重,河道底泥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在通過各種防治措施控制河道的外源污染后,底泥就成為了河道污染的內源,因此,對河道底泥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與此同時,在一些實驗室或研究所,經常需要采集底泥樣本,用于實驗分析,而河道底泥取樣很有難度。針對目前實驗室和研究所,目前取樣方法有利用槽式挖取工具,針對水深較深的水體,往往需要外接很長的手柄,操作不便,且無法控制取泥深度;另外有利用抓斗式取泥器和重力式取泥器進行取泥,往往體積龐大,質量大,并且耗費體力,取泥效率不高。適用水深受裝置本身限制很大,并且無法控制取泥深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河道底泥取泥裝置底泥適用性差,操作困難,效率偏低的弊端,提出了一種抽提式可控取樣深度的取泥裝置,可用于對河道底泥進行取樣。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抽提式可控取樣深度的取泥裝置,包括抽提裝置和泥樣采集組合套管;所述的抽提裝置包括手柄、柱塞、單向水閥,所述的泥樣采集組合套管包括外部套管、副管、取泥管、硬質彈簧、取泥圓臺、外接副管、外接取泥管和固定支座;
所述的手柄設置在抽提裝置的上部,所述的柱塞設置在抽提裝置的內部,柱塞的頂部與手柄連接,通過下壓和上臺手柄可以控制柱塞在抽提裝置內部的上下運動,所述的抽提裝置的下端設置有取泥管連接口,所述的第一取泥管連接口的對面設置有單向水閥;
所述的固定支座為圓環狀結構,所述的外部套管的外壁的底部與固定支座內圓環連接,所述的外部套管的內部通過螺紋鑲嵌套合所述的副管,所述的副管內部嵌套所述的取泥錐臺;
所述的取泥圓臺為只有側面的圓臺狀結構,所述的取泥圓臺的上表面與所述的取泥管的底部連接;所述的硬質彈簧套在取泥管的外部,所述的硬質彈簧的頂部與副管的頂部相連,硬質彈簧的底部與取泥圓臺側面的外壁相連;
所述的外部套管、副管和取泥錐臺處于自然狀態時下表面處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彈簧在自然狀態下處于原始狀態;
所述的外部套管的頂端設置有外接套管接頭,用來連接外接套管;所述的副管頂部設置有外接副管接頭,用來連接外接副管,所述的外接副管頂部連接有旋轉把手;所述的取泥管頂部設置有第一外接取泥管接頭,用來連接外接取泥管。
而且,所述的固定支座的下表面設置有活動支架,所述的活動支架自然狀態時貼合固定支座底面,工作狀態時垂直于固定支座的下表面。
而且,所述固定支座和活動支架的材料為不銹鋼,所述的外部套管、副管、取泥管、取泥圓臺、外接副管、外接取泥管均采用PC材料。
而且,根據使用要求,所述的外接套管的數量為0~5個,所述的外接副管的數量為1~7個,所述的外接取泥管的數量為1~10個。
而且,所述的外接副管的外表面設置有刻度,可以測定副管扎入底泥的深度。
而且,所述的副管扎入底泥時,硬質彈簧處于壓縮狀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9248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