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鑒別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9890.9 | 申請日: | 2017-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185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車蘇容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3 | 分類號: | G01N21/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盛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張雪 |
| 地址: | 350003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鑒別 當歸 獨活 方法 | ||
一種鑒別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方法,該方法是用氯仿、無水乙醇、石油醚或者水作為溶劑,分別對當歸、歐當歸及獨活三種中藥中的任意一種、兩種或者三種進行浸提,利用紫外譜線法測出待測中藥提取液的紫外譜線圖,根據當歸、歐當歸及獨活提取液的紫外譜線圖的特征,鑒別出待測中藥。本發明的方法僅需要選擇特定的溶劑對當歸、歐當歸或者獨活進行浸提,然后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量光吸收值,得到紫外譜線圖,就可以準確的鑒別出上述三種中藥。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相對于色譜等其他方法,對設備要求低,整個過程無污染,并且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獲得鑒定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光學手段鑒別中藥材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紫外譜線法鑒別中藥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當歸、歐當歸及獨活是三種性味功效不同的中藥。當歸味甘、辛,性溫,具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獨活味辛、苦,性微溫,具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的功效。歐當歸味辛辣,具活血調經、利尿的功效。三者不可混用。
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來源相近,性狀相似容易混淆,且歐當歸以及獨活的生產成本與價格比當歸低。所以,中藥材市場上常常有人用歐當歸或者獨活冒充當歸。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性狀形態、顯微特征均十分相近,但所含的化學成分存在差異,僅憑性狀和顯微很難準確區分,必須借用理化手段進行鑒別。
紫外譜線法是用多種極性不同的溶劑提取樣品,將提取液適當稀釋后,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紫外掃描,得到紫外譜線圖,通過比較紫外譜線圖從而鑒別不同藥材的方法。
紫外譜線法用于鑒別當歸、歐當歸及獨活方面已經有一些研究做過嘗試。2012年5月公開的《當歸及其常見偽品東當歸和歐當歸的鑒別》論文公開了一種用甲醇作為溶劑對當歸、東當歸和歐當歸進行提取的方法,其提取液的紫外譜線圖表明二者均在275nm波長附近有一個最大吸收峰,二者最大吸收峰的波長距離不超過2nm。這使得當歸和歐當歸的甲醇提取液無法通過紫外譜線加以區分。因此該論文認為紫外譜線法無法作為區分當歸和歐當歸的鑒別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鑒別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方法。
一種鑒別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方法,該方法是用氯仿、無水乙醇、石油醚或者水作為溶劑,分別對當歸、歐當歸及獨活三種中藥中的任意一種、兩種或者三種進行浸提,利用紫外譜線法測出待測中藥提取液的紫外譜線圖,根據當歸、歐當歸及獨活提取液的紫外譜線圖的特征,鑒別出待測中藥。
當歸、歐當歸和獨活三種中藥雖然性狀、成分相似,但是不同極性的溶劑對這三種中藥進行浸提時,提取液中物質各不相同,或者提取液中相同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不同,這些不同都會造成相應提取液紫外譜線圖的差異,尤其是在特定波長上的吸收峰、肩峰或者吸收谷的差異。但對大多數溶劑而言,當歸、歐當歸及獨活提取液的紫外譜線極為相似,也就是三種中藥的提取液中的物質成分基本相同,從而導致無法鑒別出三種中藥。比如《當歸及其常見偽品東當歸和歐當歸的鑒別》論文中提到的甲醇作為溶劑提取當歸、東當歸和歐當歸時,提取液的紫外譜線圖就沒有顯著差異,因此,甲醇溶劑的提取液不能夠鑒別出當歸、東當歸和歐當歸。
本發明不用甲醇提取當歸、歐當歸及獨活,而改用石油醚、氯仿、水或無水乙醇來提取。通過紫外光譜儀測定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上述四種溶劑的提取液,可以發現在使用某些溶劑作為提取液時,三種中藥的紫外譜線特征,尤其是光吸收峰和吸收谷對應的波長存在差異。利用在特定溶劑中的紫外譜線圖特征的差異,可以很好地區分當歸、歐當歸及獨活的提取液,從而鑒別出當歸、歐當歸及獨活。
三種中藥的上述四種溶劑浸提液的紫外譜線圖特征存在的明顯差異,至少有九個差異點,每一個差異點都可以從當歸、歐當歸和獨活三種中藥的浸提液中鑒別區分出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中藥的浸提液,從而達到鑒別中藥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中醫藥大學,未經福建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989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