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白沉降逆湯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88508.2 | 申請日: | 2017-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60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孫廣軍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孫廣軍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14;A61P43/00;A61P37/04;A61P7/04;A61P13/12;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2470 河南省鄭州市登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沉降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獸用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由中藥原料制成的中藥藥湯。本產(chǎn)品具有降逆和中、清熱祛痰的功效,用于各種家畜肺胃不和、氣陰兩虛等療效確切。
背景技術(shù)
凡能調(diào)理氣分,疏通氣機治療各種氣病的方劑,統(tǒng)稱“理氣劑”。氣貴流通,郁則氣滯。氣滯輕者為滿,稍重為脹,再重為痛,甚者則連同血瘀為患,可阻塞氣機升降之道路。如肺氣上逆可致喘咳,胃氣上逆可致噯氣、嘔吐,肝氣橫逆則胸痛等。故有“百病生于氣”的說法。氣病雖復(fù)雜,但治療方法可概括為行氣、降氣和補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降逆和中、清熱祛痰的功效,用于各種家畜肺胃不和、氣陰兩虛等療效確切。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
為達到緩解癥狀的功效,本發(fā)明選擇:白豆蔻,沉香,青皮,胡椒,白礬各50克、竹茹,枇杷葉,柿蒂各35克、生姜40克;
進行組合的,以上方所選用的原料藥材藥性效互補,規(guī)避了藥物之間配伍的相惡、相畏、相殺之選,使藥物相須、相使作用顯著,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從而能夠有效用于各種家畜腎陽虛損、下血不止等。本發(fā)明選取的原料中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
白豆蔻:味辛、性溫,歸肺、 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
沉香:【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歸脾、胃、腎、肺經(jīng)。【功 效】降氣溫中,暖腎助陽。【主 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
青皮:主肝郁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癥瘕積聚;久瘧癖塊。【性味、歸經(jīng)】 苦辛、溫。入肝、膽、胃經(jīng)。 【功用】 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胡椒:又名:昧履支、披壘、坡洼熱等,屬胡椒目,胡椒科、胡椒屬木質(zhì)攀援藤本;莖、枝無毛,節(jié)顯著膨大,常生小根。花雜性,通常雌雄同株;漿果球形,無柄,花期6~10月。[1] 生長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熱帶地區(qū),生長期中間還需要一段干熱的間隔時間,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國。它的種子含有揮發(fā)油、胡椒堿、粗脂肪、粗蛋白等。主治:溫中,下氣,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并解食物毒。
白礬:白礬為礦物明礬石經(jīng)加工提煉而成的結(jié)晶。主要化學(xué)成分為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礦物質(zhì)中藥,外用能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nèi)用止血,止瀉,化痰。主治:中風(fēng);癲癇;喉痹;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fēng)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等。白礬性味酸澀,寒,有微毒,可少量食用。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白礬磨碎泡水,10:90比率泡腳每周2次,可以治療腳氣。白礬用火燒化,碾碎成沫,涂抹在腋下可去除狐臭味(不能治療狐臭)。
竹茹:中醫(yī)藥材,是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fēng)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功效特點】本品善于滌痰止嘔,清熱除煩,適用于痰熱咳嗽、胃熱嘔噦、呃逆煩躁等證,兼可涼血安胎,用于胎動不安,是一味治胃熱胃虛嘔逆的良藥。
枇杷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的功效。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所含苦杏仁甙在體內(nèi)水解產(chǎn)生的氫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葉所含之揮發(fā)油有輕度祛痰作用.亦有報告指出,枇杷葉止咳作用強, 祛痰作用較差。抗菌作用實驗表明: 本品水煎劑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對白色或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抗菌作用。
柿蒂:性味:苦、澀,平。歸經(jīng):歸胃經(jīng)。功能主治:降逆下氣。用于呃逆。
生姜:氣香,特異味辛辣。抗氧化,抑制腫瘤;開胃健脾,促進食欲;防暑、降溫、提神;殺菌解毒,消腫止痛;防暈車,止惡心嘔吐,偏頭痛;消除酒醉,減輕面部暗瘡;防治頭皮屑;緩解腰肩疼痛;消除腳臭。
具體實施方法
本發(fā)明所述白沉降逆湯,其原料藥材分別是:白豆蔻,沉香,青皮,胡椒,白礬各50克、竹茹,枇杷葉,柿蒂各35克、生姜40克;
其制備方法;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水煎去渣,候溫灌服。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孫廣軍,未經(jīng)孫廣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8508.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