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灌區基礎數據采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6556.8 | 申請日: | 2017-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30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賈鵬飛;王新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2 | 分類號: | G06F16/22;G06F16/2455;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潘宏偉 |
| 地址: | 710069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灌區 基礎 數據 采集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灌區基礎數據采集系統,涉及數據采集技術領域,建立“四源一干”灌溉基礎數據采集體系,采集氣象、降雨、蒸發、灌區引水量、灌溉定額等監測信息,為灌區水量調度提供數據支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采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灌區基礎數據采集系統。
背景技術
塔里木河流域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天山山脈、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是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與庫車河、克里雅河和車爾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條河流的總稱,流域總面積102萬km2,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流域。
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徑流量398130億m3(國外入境水量63億m3),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不重復地下水資源量為30170億m3,水資源總量為429100億m3。全流域氣候干旱,降雨稀少,蒸發強烈,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
塔里木河干流自身不產流,歷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匯入塔里木河干流。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人類活動加劇、塔里木流域降雨稀少,而蒸發強烈,溫差大,多風沙等典型大陸性氣候變化的影響,導致許多源流相繼斷流。目前與干流有地表水聯系的只有和田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三條源流。從1976年起孔雀河通過從博斯騰湖揚水站經庫塔干渠向塔里木河下游灌區輸水,形成了現在塔里木河“四源一干”的格局。
干流從肖夾克到尾閭臺特瑪湖全長1321km。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低效利用,致使源流向干流輸送的水量逐年減少,水質不斷惡化,下游近400km河道斷流,尾閭臺特瑪湖干涸,中下游地區植被衰敗,大片胡楊死亡,沙漠擴大,生態系統日趨惡化,已成為制約流域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按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要求,《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提出了以強化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為核心,通過大力開展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用5~6年時間完成近期綜合治理任務,使干流阿拉爾站多年平均下泄水量達到46150億m3,大西海子下泄生態水量3150億m3,水流到臺特瑪湖,塔里木河下游綠色走廊生態系統顯著改善,干流上中游生態用水也有較大增加。為落實國務院批復的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亟需進行該流域內灌區基礎數據的采集。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灌區基礎數據采集系統,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一種灌區基礎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基礎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傳輸模塊、主題數據庫、數據計算模塊和數據查詢模塊,所述基礎數據采集模塊用于自動采集氣象數據、蒸發數據、土壤水分數據、地下水位變化,為計算不同灌區作物可能蒸散量提供基礎數據;自動采集得到的數據通過所述數據傳輸模塊存入所述主題數據庫;
所述基礎數據采集模塊還用于利用田間灌溉試驗,人工采集不同生長發育期的產量、不同生長發育期灌水時間、灌水次數、灌水量、實際耗水量,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地下水位以及試驗小區的氣象信息;根據試驗區土壤類型,測定土壤水分運動參數、田間持水量、土壤臨界含水量、凋萎點、滲漏量參數;根據試驗區作物覆蓋情況,確定作物系數;
所述數據計算模塊用于根據灌溉試驗確定的作物系數,計算不同灌區不同作物的實際耗水量、灌溉定額;對計算結果進行校驗并反饋給生產部門,并將計算結果傳輸至所述主題數據庫,然后通過所述數據傳輸模塊,將計算結果存入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調度管理系統數據庫;
所述數據查詢模塊用于響應用戶的查詢操作,查詢灌區的自動采集氣象數據、田間灌溉試驗數據、不同作物的灌溉次數、灌水量和灌溉定額專題信息,為整個流域的水量調度和水資源評價提供基礎支撐。
優選地,人工采集數據前,需要進行田間灌溉試驗,田間灌溉試驗的作物為小麥、棉花和水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大學,未經西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65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