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穩定生產高純度食品級二氧化氯的輔助裝置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6350.5 | 申請日: | 2017-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30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曾瑞波;黃世景;劉德輝;曾豐源;曾駿閎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瑞波;黃世景;劉德輝;曾豐源;曾駿閎 |
| 主分類號: | C25B1/26 | 分類號: | C25B1/26;C25B15/00;B01F3/04;B01F15/00;B01F15/06;C02F1/461;C02F9/04;C02F10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智英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唐軼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穩定 生產 純度 食品級 氧化 輔助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電解槽的擾流產生裝置,其包括:多個螺旋狀環流通道、一冷卻劑供應單元,其中,該多個螺旋狀環流信道是配置在一用來生產二氧化氯的電解槽的外周緣,且該多個螺旋狀環流通道中的每一個設有至少一冷卻劑流入口;該冷卻劑供應單元是用于提供一冷卻劑,借此,當來自該冷卻劑供應單元的該一冷卻劑通過該冷卻劑流入口分別流通這些螺旋狀環流通道時,得以使該電解槽內的電解液產生擾流,通過該擾流驅動該電解液,而使得該電解液于產生氣體的瞬間所產生的空隙被迅速補充,借以增進電解的效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解裝置的輔助裝置與系統,特別涉及一種供電解用的復合原料所形成飽和溶液的電解槽所使用的擾流產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以鹽電解法產生二氧化氯的技術的副產物為亞氯酸根(ClO2-)經檢驗的質量可達無產生(N.D.)。然而。尚有其他副產物如氯酸根(ClO3-)、雙氧水(H2O2)的產生而有待改進,以及尚有氯(Cl)含量太高,使產品的純度不穩定及PH值太低。
目前二氧化氯水溶液的成品,內含的重金屬標準并未被環保相關法令嚴格規定其含量,導致二氧化氯水溶液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過高污染物如氯酸根(ClO3-)、亞氯酸根(ClO2-)、雙氧水(H2O2,如前所述)等致癌物。
一般而言,二氧化氯成品的酸堿值約為PH2.2至2.5,如此的酸性程度會對成品儲槽以及相關電解設備的運送管線等設備如鋼鐵管線、塑料管線或塑料儲槽其本身被強酸或二氧化氯強氧化而造成嚴重的腐蝕,導致這些設備的壽命大幅簡短,若使用鈦金屬或不銹鋼等材質又會使成本過高,雖提高耐用性但需預防破損時的公安問題。另一方面,在處理飲用水時,過高的酸性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此外,在二氧化氯水溶液應用于食品殺菌、空調冷氣管線、空污處理裝置等設備,酸性過高都會對設備本身有負面的影響,因此需改良對純水水質控管。
另外,于電解作業的過程中,由于因含有復合原料的電解液會于產生氣體(產物)時瞬間消失,且電解中發熱體于電解時的電解液高溫而與外圍經冷卻槽冷卻的電解液產生極大溫差的情況,此情況將會在該電解發熱體周圍產生橫向的強力熱對流,而造成電解槽下方的電解液被阻礙無法往上補充而導致電解液補充量的不穩定;并且,雖然于電解液中任一位置的上方與下方仍有少許溫差,而造成微弱的液體流動,但,仍無法擴及前述橫向的強力熱對流,使得生成的二氧化氯氣體被抽取至成品儲槽時,發生有時量大、有時量少、有時抽不到氣體的斷續的情形,導致電解時間延長且每批制程所產出的二氧化氯成品質量以及量都不穩定,無法符合規格、制程時間需統一的要求。
當一般的純水(未處理地下水、自來水等)與二氧化氯氣體結合而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時,二氧化氯會先對其中的重金屬、化學物質、微生物等作殺菌與強氧化分解,即,于制程中,二氧化氯本身就開始損耗,導致多臺電解裝置在同時進行電解時,使制程時間不等或拖長且二氧化氯的純度不穩定,產出的二氧化氯水溶液質量不一,影響業者后續的作業效率且無法全面量產。
因此,為了克服前述問題,遂有本發明的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通過一輔助裝置與系統驅動該電解槽中的電解液,而使得于該電解液于產生氣體的瞬間所產生的空隙能被經迅速補充,借以增進電解的效能;通過于二氧化氯水溶液生產設備設置不同處理裝置的組合,將用于與二氧化氯水溶液混合的純水先進行處理而產生經處理的液體,于處理過程中將純水處理成小分子簇,而使其中的微生物、重金屬、化學物質大幅減少且呈微堿性,讓二氧化氯本身的強氧效果得以維持而不耗損,而使得二氧化氯水溶液的凈化效果大幅提升,且相關設備的使用壽命延長。此外,該輔助裝置與系統還設有一導流裝置,借以因應不同的電解復合原料因溫度、濕度、純水純度調和的電解液而產生不同程度與類型的擾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瑞波;黃世景;劉德輝;曾豐源;曾駿閎,未經曾瑞波;黃世景;劉德輝;曾豐源;曾駿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63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鑒定常規棉花品種真實性的SSR分子標記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工藝紡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