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處理用污泥分離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5083.X | 申請日: | 2017-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59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4 |
| 發明(設計)人: | 秦玉誠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飛南資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27 | 分類號: | C02F11/127;C0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張黎 |
| 地址: | 5113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處理 污泥 分離 系統 | ||
1.一種水處理用污泥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前部蓄水池(10)、沉淀中部斜管池(20)、沉淀后部排水池(30)和污泥離心裝置,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和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30)相向設置于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的兩端;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中設置有污泥沉淀斜管(21)、和用安裝固定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的沉淀斜管安裝板(22),所述沉淀斜管安裝板(22)上設置有高度調節固定貼板(23),所述高度調節固定貼板(23)上設置有高度調節安裝螺栓(24),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高度不同的用于配合所述高度調節安裝螺栓(24)的高度調節安裝螺孔(25);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和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之間設置有頂部污水輸送通道(11),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和沉淀后部排水池(30)之間設置有頂部清水排出通道(31);所述污泥離心裝置包括污泥離心旋轉底盤(41)、設置于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底盤(41)上的污泥離心旋轉側罩(42)、以及設置于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底盤(41)底部的離心旋轉驅動軸(43),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側罩(42)為圓錐形結構且上端的直徑小于下端的直徑,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底盤(41)在邊緣處設置有圓環形的旋轉側罩安裝凸起環(411),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側罩(42)的下端套裝在所述旋轉側罩安裝凸起環(411)外側,且所述旋轉側罩安裝凸起環(411)與所述離心旋轉驅動軸(43)同軸;
還包括沉淀后部排泥池(50),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的底部與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的底部相互連通,且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和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之間設置有沉淀污泥刮板輸送帶(51),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中還設置有污泥排出刮板輸送帶(52),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輸送帶(52)傾斜設置,且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輸送帶(52)的下端位于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中,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輸送帶(52)的上端位于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側罩(42)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用污泥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斜管安裝板(22)水平設置,且所述沉淀斜管安裝板(22)朝向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的一端設置有安裝板豎直分隔板(221)和污水過水鏤空口(222),所述沉淀斜管安裝板(22)和所述安裝板豎直分隔板(221)將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分割為斜管池污水區域(26)和斜管池清水區域(27),所述斜管池清水區域(27)和所述斜管池污水區域(26)通過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連通;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傾斜設置,且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的上端朝向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30)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用污泥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的底部連接待沉淀污水輸送泵(12),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30)中設置有已沉淀清水排出泵(3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用污泥分離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側罩(42)的上端設置有污泥離心加料漏斗(44);所述離心旋轉驅動軸(43)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污泥離心旋轉底盤(41),所述離心旋轉驅動軸(43)的下端連接離心旋轉驅動減速機(45),所述離心旋轉驅動減速機(45)上設置有離心旋轉驅動電機(4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飛南資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飛南資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508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