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二維碼生成以及識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5048.8 | 申請日: | 2017-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121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燕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工業園區報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19/06 | 分類號: | G06K19/06;G06K7/14 |
| 代理公司: | 11588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希剛<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215121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二維碼 生成 以及 識別 系統 | ||
一種二維碼生成以及識別系統,包括:打印數據接收裝置,其接收需要打印的二維碼數據;二維碼編碼裝置,將接收的二維碼數據編碼為包括標準圖像和反轉圖像的二維碼圖像,所述標準圖像為根據二維碼編碼規則生成的圖像;所述反轉圖像為將標準圖像中深色色塊與淺色色塊互相交換形成的圖像;二維碼噴碼裝置,其根據二維碼編碼裝置所生成的二維碼圖像,在透明材料噴涂出二維碼圖像;所述識別系統根據透明材料所處的背景,能夠將標準圖像以及反轉圖像進行組合識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二維碼印刷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透明材料上二維碼印刷以及識別系統。
背景技術
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聞的圖形來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條碼。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編碼方式靈活、保密防偽性強等優點。
二維碼是信息的載體,也是信息采集、傳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各個領域能夠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隨著智能終端的推廣與移動網絡的快速普及,使得二維碼成為未來數據時代的窗口。二維碼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文字快速錄入、食品安全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使用。
二維碼的應用拉近了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提高了客戶響應度,將產品和服務延伸到終端客戶將產品的基本信息、公司信息等和二維碼捆綁到一起,噴印到產品的包裝盒上,結合云數據庫和移動終端,不僅可以實現打假防竄,產品流通的實時跟蹤和追溯,還可以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目前,包裝行業二維碼的大規模、大批量應用才剛剛起步。
二維碼是通過圖案中不同區域的發射光的識別,得到相應的字碼信息。對于透明材料例如PMP,AS,PMMP,PET等材料,由于其透射率高,反射率低,在其上進行常規的黑色打印時,其打印區域和未打印區域的反射率差別較小,導致打印出的二維碼識別較為困難。
為了解決該問題,現有技術中提出了改進的技術方法案,通過在打印區域使用反射率高的淺色材料進行打印,從而提高打印區域和未打印區域的反射率差別,提高打印出的二維碼的識別效果。但是上述改進還存在如下技術問題:由于透明材料通常使用于包裝或者作為裝飾的,在對透明材料上的二維碼圖像進行掃描時,還經常存在背景材料,當其背景材料為淺色時會增加二維碼未打印透明區域的反射率,從而使打印區域和未打印區域的反射率差別減少,導致二維碼無法識別或者識別困難。
進一步的,在先申請提出了在透明材料打印二維碼時,分別打印標準圖像以及反轉圖像,并且在圖像中設置指示位,通過指示位的反射率確定透明材料背景的反射率,從而在識別中選擇使用標準圖像還是反轉圖像,通過該系統打印出來的二維碼,不管透明材料二維碼使用時其背景是深色或者淺色,都能夠識別出二維碼的信息,從而提高了二維碼的識別性能。但是,該方法僅能夠用于透明材料背景是純色時,如果透明材料的背景時由包括不同深淺顏色的不同區域組合成時,該方法則無法有效的進行識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進的透明材料的二維碼生成以及識別系統,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二維碼生成以及識別系統,包括:打印數據接收裝置,其接收需要打印的二維碼數據;二維碼編碼裝置,將接收的二維碼數據編碼為包括標準圖像和反轉圖像的二維碼圖像,所述標準圖像為根據二維碼編碼規則生成的圖像;所述反轉圖像為將標準圖像中深色色塊與淺色色塊互相交換形成的圖像;二維碼噴碼裝置,其根據二維碼編碼裝置所生成的二維碼圖像,在透明材料噴涂出二維碼圖像;所述識別系統根據透明材料所處的背景,能夠將標準圖像以及反轉圖像進行組合識別。
優選的,所述透明材料上二維碼識別時所處的背景包括不同深淺顏色的不同區域組合成的混合背景。
優選的,所述標準圖像為根據二維碼編碼規則生成的圖像。
優選的,所述反轉圖像為將標準圖像中深色色塊與淺色色塊互相交換形成的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工業園區報關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工業園區報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504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