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3644.2 | 申請日: | 2017-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34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效勇;王翔宇;李振函;劉國愛;張建民;李繼明;王東;錫景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晨干熱巖熱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T10/17 | 分類號: | F24T10/17;B01D19/00 |
| 代理公司: | 濰坊正信致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秀芝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健***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熱 再利用 系統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包括置于廢地熱井內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側壁貼于所述廢地熱井的井壁;所述套管的底端封閉,所述套管內底部設有井內換熱器,所述套管內底部灌有導熱液,所述井內換熱器沒入導熱液中;所述井內換熱器的頂端設有介質進管和介質出管,所述介質出管和所述介質進管與地面熱能利用設備連接,所述介質進管上連接有高壓泵。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的施工方法。本發明的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及其施工方法,能夠再利用廢地熱井,提取地熱熱能,節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熱熱能利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水熱型地熱系統以及地井溫泉系統需要開鑿深井,深井在開鑿過程中以及后續的使用過程中由于下述原因而導致廢棄使用,成為廢地熱井:
1.地熱井開鑿完井后無地下熱水或出水量少;
2.在后續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無法將井內熱水提取上來,導致無法繼續使用。
這類廢地熱井的深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井底溫度在幾十攝氏度到壹百攝氏度左右,是一種可用于采暖的清潔可再生能源。而這類廢地熱井由于深度較深,開鑿費用很高,開鑿后廢棄使用造成極大的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再利用廢地熱井,提取地熱熱能的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述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的施工方法。
為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廢地熱井再利用系統,包括置于廢地熱井內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側壁貼于所述廢地熱井的井壁;所述套管的下端部封閉,所述套管內底部設有井內換熱器,所述套管內底部灌有導熱液,所述井內換熱器沒入導熱液中;
所述井內換熱器的頂端設有介質進管和介質出管,所述介質出管和所述介質進管與地面熱能利用設備連接,所述介質進管上連接有高壓泵。
優選的,所述套管的側壁底部設有篩孔,所述套管內底部設有水泥層,所述水泥層堵住所述篩孔。
優選的,所述井內換熱器包括圓筒形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兩端分別設置端板,定義兩端的端板分別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介質進管和所述介質出管設于所述第一端板上;
所述殼體內自所述第一端板至所述第二端板之間依次設置有分液腔、換熱腔、以及集液腔,所述介質進管連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換熱腔內設置有換熱管,所述換熱管的一端通過分液管板連通至所述分液腔,所述換熱管的另一端通過集液管板連通至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腔連通至所述換熱腔,所述分液腔的腔殼的外周面與所述殼體的內側壁之間留有環形空隙,所述換熱腔通過所述環形空隙連通所述介質出管。
優選的,所述第一端板與所述分液管板之間連接有內筒體,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內筒體以及所述分液管板共同圍成所述分液腔,所述內筒體的外徑小于所述殼體的內徑;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邊與所述殼體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集液管板、所述殼體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共同圍成所述集液腔;
所述集液管板的周邊部設置有連通所述換熱腔和所述集液腔的通孔。
優選的,所述地面熱能利用設備與所述高壓泵之間設置有氣液分離器。
優選的,所述氣液分離器包括分離器腔體,所述分離器腔體的一側設有進液口,所述分離器腔體的底部設有出液口,所述分離器腔體的頂部設有排氣口,所述分離器腔體內對應所述排氣口處設有浮球閥;
所述分離器腔體內位于所述進液口的下方傾斜設有擋板,所述擋板上開設有放液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晨干熱巖熱力有限公司,未經東晨干熱巖熱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36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