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82204.5 | 申請日: | 2017-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07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羅倩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海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7 | 分類號: | A61K36/8967;A61K9/48;A61P15/00;A61K33/06;A61K35/586;A61K35/583;A61K35/618;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帶下 新型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供帶下患者使用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帶下病特指帶下量明顯增多,或色、質、氣味異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婦科疾病。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或憂思氣結,損傷脾氣,或房室不節,年老久病,損傷腎氣,脾腎不能運化水濕,帶脈失約,以及恣食厚味釀生濕熱,或情志不暢,肝郁脾虛,濕熱下注,或感受濕毒、寒濕等引起。帶下病主要表現為陰道流出的粘稠液體增多,如涕如膿。為婦科常見病證,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近年臨床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帶下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帶下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帶下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以解決帶下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其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帶下一證。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150~250g、金櫻子100~160g、白術80~160g、覆盆子50~100g、鱉甲100~320g、龜板100~250g、人參30~100g、百合60~120g、天花粉150~220g、蒼術(炒)30~90g、白芍100~220g、韭子60~120g、陳皮30~120g、菟絲子(鹽炒)100~150g、鎖陽50~90g、蛤蚧30~60g、牡蠣150~320g、黨參150~260g、生黃芪90~320g、山藥150~320g、澤瀉(鹽制)100~220g、車前子(鹽制)80~160g、黃柏80~160g、黃連25~50g、黃芩50~160g、金銀花150~260g、玄參150~260g、石膏150~500g、柴胡30~120g、知母100~260g、桑螵蛸80~160g。
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170~220g、金櫻子115~140g、白術90~140g、覆盆子60~90g、鱉甲115~280g、龜板115~220g、人參35~90g、百合70~105g、天花粉170~200g、蒼術(炒)35~80g、白芍115~200g、韭子70~100g、陳皮35~100g、菟絲子(鹽炒)115~130g、鎖陽60~80g、蛤蚧35~50g、牡蠣170~280g、黨參170~230g、生黃芪100~280g、山藥170~280g、澤瀉(鹽制)115~200g、車前子(鹽制)90~140g、黃柏90~140g、黃連30~45g、黃芩60~140g、金銀花170~230g、玄參170~230g、石膏170~480g、柴胡35~100g、知母115~230g、桑螵蛸90~140g。
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茯苓200g、金櫻子120g、白術120g、覆盆子80g、鱉甲250g、龜板200g、人參80g、百合95g、天花粉170g、蒼術(炒)70g、白芍170g、韭子90g、陳皮90g、菟絲子(鹽炒)110g、鎖陽70g、蛤蚧45g、牡蠣250g、黨參200g、生黃芪250g、山藥250g、澤瀉(鹽制)170g、車前子(鹽制)120g、黃柏120g、黃連40g、黃芩120g、金銀花200g、玄參200g、石膏420g、柴胡90g、知母200g、桑螵蛸120g。
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膠囊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均勻,然后制備成膠囊劑(其膠囊鎖合后總長度為23.3mm,藥粉容量0.4~0.5g/粒),進而分裝即可。
一種治療帶下的新型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膠囊劑藥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2g(5粒)/次,溫開水送下。30天為一個療程,服藥2~4個 療程,癥狀消失,病獲痊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海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海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22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丹皮止帶靈
- 下一篇: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咽炎的藥物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