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易于數據采集和高精度的室內定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1105.5 | 申請日: | 2017-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434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鄭江濱;馬春燕;張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5/02 | 分類號: | G01S5/02;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劉新瓊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易于 數據 采集 高精度 室內 定位 方法 | ||
1.一種易于數據采集和高精度的室內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在室內布設若干個iBeacon信標,布設原則:
a)iBeacon信標間距控制在5-8m左右,整個空間進行三角網格狀交錯分布覆蓋;對于房間門口、室內路線路口處、路徑轉折處,需要額外部署以提高用戶體驗;
b)高度:2.5米~3米,沿墻壁或固定不動的建筑進行部署;
c)寬度2米以上的走廊進行雙列交錯部署;2米以下的走廊沿著中軸線進行單列部署,間距5~8米;
步驟2:將已經布設好的iBeacon信標的信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手動存儲到采集設備中;存儲的內容包括iBeacon信標的物理地址以及每個信標的相對坐標;
步驟3:通過采集設備自帶的藍牙,分別在每個信標的位置測量并采集該信標發射的n次信號、以及距離該信標最近的信標位置處采集該信標發射的n次信號,采用“采集點信標的物理地址+被采集信標的物理地址+被采集信標的n個信號強度值”的形式記錄;將在每個采集點采集到的n個信號強度值歸為一組;
步驟4:將每一組得到的信號強度值RSSI看作隨機正態分布,通過高斯模型選取高概率發生區的RSSI的值,所述的高斯濾波的篩選區間選擇概率為0.6到1之間;對篩選后的每一組信號強度值求平均后作為每個信標的信號強度;
根據信標的信號強度計算iBeacon信標在當前區域內的衰減因子:
其中,RSSI_BA為距離信標A最近的信標B的信號強度,RSSI_AA為A點處iBeacon_A的信號強度,dAB為信標A與信標B的距離,kA為信標A的衰減因子;
將衰減因子、iBeacon信標的物理地址、所處建筑、所在樓層、iBeacon信標的相對坐標存儲在服務器里;
步驟5:通過采集設備自帶的藍牙,持續不斷的接收周圍iBeacon信標所發出的廣播信號,將接收到的信息按照“mac地址+對應的信號強度值”的格式進行記錄;
步驟6:根據步驟5接收到的信息,向服務器發送請求判斷當前所處建筑,若請求成功,則從服務器取回該建筑所有藍牙信標的信息,根據當前信號最強的5個信標中,哪個樓層信標最多,判斷用戶所屬的樓層;然后判斷采集設備是否檢測到切換信標的信號,如果采集設備檢測到切換信標的信號,且其信號強度大于其1米處信號強度的70%時,判斷采集設備當前接收到的哪一層的藍牙信號最強,若信號最強的樓層發生變化,則進行切換,否則不予切換;所述的切換信標為在樓梯、電梯處設定用于標示樓層可能發生變化的信標;
從步驟5接收信號中選取當前樓層信號最強的3個藍牙信標的物理地址,根據iBeacon信標的相對坐標、所在樓層和衰減因子,計算用戶分別距離三個信標的距離dA,dB,dC:
其中,ki表示信標i的衰減因子,表示靠近信標i時的信號強度,表示定位過程中,采集設備接收到的信標i的信號強度;
步驟7:根據三邊定位算法確定用戶所處的實際位置:
已知待定位終端距離信號源APi,i=1,2,3的距離分別是di,i=1,2,3,根據幾何原理,待定位的終端位與分別以3個iBeacon信標所在位置為圓心,對應距離為半徑的3個圓的交點上;設終端的坐標為(x,y),3個iBeacon信標的坐標為(xi,yi),i=1,2,3,則它們滿足以下關系:
由以上方程組可以求得移動終端的坐標(x,y):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易于數據采集和高精度的室內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設備為android 4.3以上版本的手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110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定位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基于壓縮感知的外輻射源雷達參考信號信雜比估計方法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