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阻燃防水透氣膜用浸潤槽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81037.2 | 申請日: | 2017-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95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萬寶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德寶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C5/02 | 分類號: | B05C5/02;B05C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馳納智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蔣路帆 |
| 地址: | 2266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防水 透氣 浸潤 | ||
1.一種阻燃防水透氣膜用浸潤槽,所述浸潤槽(12)由機箱(1)、浸潤槽(12)、添加劑箱(2)、混合箱(9)和浸潤劑箱組成;所述浸潤槽(12)、添加劑箱(2)和浸潤劑箱均設于機箱(1)內,其特征在于:浸潤槽(12)置于機箱(1)底部,添加劑箱(2)和浸潤劑箱設于機箱(1)頂部,混合箱(9)置于添加劑箱(2)和浸潤劑箱下方,混合箱(9)上設有兩個進料口分別為進料口A和進料口B,進料口A連接添加劑箱(2)的出料口,進料口B連接浸潤劑箱的出料口,混合箱(9)出料口連接浸潤槽(12),浸潤槽底部還設有回收裝置(13),回收裝置(13)設有回路管道和排出管道,回路管道連接至混合箱(9),排出管道連接機箱(1)外部;所述阻燃防水透氣膜包括基材層(6),基材層(6)選用PET薄膜;基材層(6)外設有防護層(7),所述防護層(7)由防水層(72)和涂料層(71)構成,防水層(72)置于涂料層(71)和基材層(6)之間;所述防水層(72)和涂料層(71)之間均采用粘合樹脂連接;所述基材層厚度為10-50um,防水層(72)厚度為1-2um,涂料層(71)厚度為5-6um,所述涂料層(71)包括以下原料組分及重量份:30-50份環氧丙烯酸酯、10-20份聚氨酯六官能丙烯酸酯、10-15份三官能丙烯酸酯、3-5份光引發劑和20-30份納米材料構成,所述納米材料選自納米二氧化硅納米、納米二氧化鈦、納米銀或任意兩種組合;所述涂料層(71)中還添加有復合阻燃劑;復合阻燃劑在涂料層(71)中重量分數設定在8-10份,復合阻燃劑采用有機磷酸酯類與滑石粉按質量2:1混合復配;
所述涂料層(71)由以下方法制備:步驟一,選取納米材料混合物,將納米二氧化硅、納米二氧化鈦、納米銀或其組合混合,將納米二氧化硅和納米二氧 化鈦分別選用10份重量組份制成混合物A;步驟二,制備第一混料,將混合物A中加入光引發劑和環氧丙烯酸酯,用攪拌機以600-800轉/分鐘攪拌30-35分鐘制成第一混料;步驟三,在第一溶液中依次加入聚氨酯六官能丙烯酸酯、三官能丙烯酸酯和阻燃劑混合,用分散機以600-800轉/分鐘分散30-35分鐘并過濾制成第二混料;步驟四,在第二混料中加入去離子水、分散劑、助劑置于攪拌機中,通過攪拌形成穩定涂料層(71);
所述浸潤槽(12)由浸潤槽本體和電機B(11)構成,電機B(11)連接浸潤槽本體,浸潤槽本體形成呈圓柱體,浸潤槽(12)在軸向方向上一端設為輸入口,另一端設為輸出口,輸入口連接泵,通過泵將混合浸潤劑從輸入口打入浸潤槽(12)中再從輸出口中流出;
所述浸潤槽本體中間安裝有輥輪,輥輪處于浸潤槽(12)中心軸線上,電機B(11)連接輥輪,通過電機B(11)帶動輥輪轉動;
所述輥輪為中空設置,輥輪截面為環形面,輥輪的側面上設有交叉排布柱孔,輥輪內部軸線位置上設有負壓裝置(124);
所述負壓裝置(124)和輥輪側面之間還設有導流槽(123),導流槽(123)一側靠近輸入口位置處端部高度高于另一側靠近輸出口位置處端部;導流槽(123)靠近輸出口位置處端部下方連接回收裝置(13);
所述添加劑箱與混合箱之間設有稱重箱A4,添加劑箱通過閥門A連接稱重箱A4,浸潤劑箱與混合箱之間設有稱重箱B5,浸潤劑箱通過閥門B連接稱重箱B5,所述稱重箱A4和稱重箱B5分別設定單次添加劑和浸潤劑所需重量,通過閥門A或閥門B分別控制添加劑箱或浸潤劑箱與稱重箱的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防水透氣膜用浸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9)中設有混合均勻裝置,所述混合均勻裝置包括攪拌輪(10)和電機A(8),攪拌輪(10)采用螺旋攪拌輪,電機設于混合箱(9)體外側,電機連接攪拌輪(10)帶動攪拌輪(10)動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防水透氣膜用浸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9)和浸潤槽(12)之間設有泵,通過泵將混合浸潤劑輸入至浸潤槽(12)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防水透氣膜用浸潤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潤槽本體側面上開有進布口(125)和出布口(126),出布口(126)和進布口(125)相互平行設置,玻璃纖維布(122)從進布口(125)中進入浸潤槽本體,沿貼合于輥輪表面纏繞再從出布口(126)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德寶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科德寶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8103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刮板、涂布裝置以及層疊隔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膜分類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