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型化高解像力非球面鏡頭組和成像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78555.9 | 申請日: | 2017-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29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馬慶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星聚宇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11388 | 代理人: | 王新發,常亞春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型 化高解像力非 球面 鏡頭 成像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成像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微型化高解像力非球面鏡頭組和成像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成像類的電子產品被使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隨身攜帶的頻率越來越頻繁,這類的成像用的攝像頭被要求制作成擁有更小的體積和更輕的重量。同時其成像品質也是人們追求目標之一。
電子產品的成像功能,由早期的技術和加工的限制,制作出來的體積往往較大,而且成像品質也不好。而隨著成像攝像頭市場的發展,到現在追求簡潔輕薄的體積和高質量的成像要求。但是較少片數的鏡片結構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六片式的鏡片組成的攝像鏡頭,達到透鏡組的微型化和高解像力,便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選取合適的材料,合理的透鏡屈光率配置和形狀,最后使該透鏡組成為一個超薄和高分辨率的透鏡組,便是目前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設計開發一款一種微型化高解像力非球面鏡頭組及其成像系統,實有必要。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型化高解像力非球面鏡頭組和成像系統,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實現光學透鏡組的體積微小且兼顧高解像力的特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微型化高解像力非球面鏡頭組,包括光圈和沿物側至像側方向依次間隔設置有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
各所述透鏡均具有相對設置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
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中至少一為非球面,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為凸面,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為凸面;
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中至少一為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為凹面;
所述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中均為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中至少一為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為凹面,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為凸面;
所述第五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為凸面,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為凸面;
所述第六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均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為凹面,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為凹面;
所述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的厚度值之和與所述第一透鏡的比值處于0.8至1.0之間。
優選地,所述第三透鏡與所述第四透鏡之間的間距值與所述第四透鏡與所述第五透鏡之間的間距值的比值位于0.9至1.1之間。
優選地,各所述透鏡均由塑膠材質制作而成。
優選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的焦距分別為2.40 mm、-4.83 mm、15.61 mm、3.56 mm、 4.25 mm和-2.72 mm。
優選地,第一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的折射率均為1.545;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1.651。
優選地,第一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的色散系數均為55.987;第二透鏡和第三透鏡的色散系數為21.514。
優選地,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的在光軸上的厚度分別為0.513mm、0.220mm、0.244mm、0.420mm、0.487mm和0.399mm;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之間的間距為0.085mm,所述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之間的間距為0.355mm,所述第三透鏡與所述第四透鏡之間的間距為0.367 mm,所述第四透鏡與所述第五透鏡之間的間距為0.365mm,所述第五透鏡與所述第六透鏡之間的間距為0.452mm。
優選地,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光學面的反射率與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同向。
優選地,第一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分別為1.447 和 -12.500;第二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分別為-4.800和 9.500;第三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分別為-10.000和-10.000;第四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分別為-3.391和 -1.290;第五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分別為-4.150和 -1.380;第六透鏡的物側光學面和像側光學面的反射率分別為2.668和 0.90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星聚宇光學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星聚宇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855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