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片狀鈦酸鍶鋇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7435.7 | 申請日: | 2017-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465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峰;王利;張可娜;王敏;秦夢婕;張波;劉紅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淄博宏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468 | 分類號: | C04B35/468;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榮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片狀 鈦酸鍶鋇粉體 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片狀鈦酸鍶鋇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過程是:
步驟1,制備鈦酸鉍前驅體的混合料;
步驟2,煅燒混合料:將得到的鈦酸鉍前驅體的混合料置于高溫爐內;該高溫爐以3~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950~1050℃并保溫6~10h進行煅燒;保溫結束后隨爐冷卻至室溫;得到鈦酸鉍、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
步驟3,清洗:對得到的鈦酸鉍、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進行反復清洗,得到片狀鈦酸鉍前驅體;
步驟4,混合片狀鈦酸鍶鋇的原料:所述的片狀鈦酸鍶鋇原料是分析純的碳酸鋇、碳酸鍶、氯化鈉、氯化鉀粉料和片狀鈦酸鉍前驅體;稱量后將碳酸鋇、碳酸鍶、氯化鈉與氯化鉀粉料混合,在無水乙醇介質中球磨12h后加入鈦酸鉍前驅體,超聲攪拌分散3h后烘干,得到碳酸鋇、碳酸鍶、氯化鈉、氯化鉀粉料和鈦酸鉍的混合物,該混合物即為制備片狀鈦酸鍶鋇原料;
在混合片狀鈦酸鍶鋇原料時,碳酸鋇、碳酸鍶和片狀鈦酸鉍前驅體按Ba0.6Sr0.4TiO3的摩爾比稱量;氯化鈉和氯化鉀的質量比為1:1;氯化鈉和氯化鉀的質量與碳酸鋇、碳酸鍶和鈦酸鉍的質量之比為1:1~1:2;
步驟5,煅燒原料:將步驟4得到的片狀鈦酸鍶鋇原料置于KSL-1700X-A1型高溫爐內,該高溫爐以3~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730~750℃并保溫5~20h進行煅燒,保溫結束后隨爐冷卻至室溫;得到Ba0.6Sr0.4TiO3、三氧化二鉍、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
步驟6,清洗:所述的清洗是對得到Ba0.6Sr0.4TiO3、三氧化二鉍、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中的三氧化二鉍、氯化鈉和氯化鉀進行清洗;
步驟7,烘干:得到片狀Ba0.6Sr0.4TiO3粉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片狀鈦酸鍶鋇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備鈦酸鉍前驅體的混合料時,稱量分析純的三氧化二鉍、二氧化鈦、氯化鈉和氯化鉀粉料,其中三氧化二鉍和二氧化鈦的摩爾比為2:3~2.2:3,氯化鈉和氯化鉀的質量比為1:1,氯化鈉和氯化鉀的質量與三氧化二鉍和二氧化鈦的質量之比為1:1~1:2;將三氧化二鉍、二氧化鈦、氯化鈉和氯化鉀粉料在無水乙醇介質中球磨12h,出料、烘干,得到三氧化二鉍、二氧化鈦、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該混合物即為鈦酸鉍前驅體的混合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片狀鈦酸鍶鋇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的清洗中,首先用稀鹽酸攪拌清洗所述Ba0.6Sr0.4TiO3、三氧化二鉍、氯化鈉和氯化鉀的混合物,直至清洗沉淀后所得上層溶液中酸堿度為4~6,停止攪拌清洗,其中稀鹽酸是由鹽酸濃度為36.5%的濃鹽酸與去離子水按體積比1:4配得;過濾溶液得到沉淀物,并用去離子水反復洗滌過濾沉淀物,直到濾液用硝酸銀試劑檢測不出氯離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片狀鈦酸鍶鋇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的溫度均為8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淄博宏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淄博宏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743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