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76524.X | 申請日: | 2017-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265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呂奇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隆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D3/14 | 分類號: | F17D3/14;F17D1/08;B01D17/02;B01D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加貴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出管道 儲罐 排水管道 回流罐 連通 管道介質 回流系統 自動脫水 虹吸口 無回流 傳感器 流入管道 回流泵 排污池 脫水閥 介質輸送 控制系統 前處理器 排水管 出水口 回流閥 開關閥 揮發 分流 節約 能源 統一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系統,包括儲罐、管道介質傳感器、罐前處理器、回流泵、排污池和回流罐;儲罐的出水口通過排水管道連通至排污池,管道介質傳感器和脫水閥設置在排水管道上;管道介質傳感器與脫水閥之間的排水管道連通有一流出管道,流出管道上設置有一開關閥,流出管道分流成流入管道和流出管道與回流罐連通,流入管道上設置有回流閥,流出管道上設置有回流泵;本發明提供的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系統,將排水管道連通一回流罐,通過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將排水管道內的介質輸送到回流罐內,由回流罐統一經流出管道回收回儲罐,節約能源,介質不會揮發到大氣中,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料儲罐脫水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無回流口儲罐排水口為虹吸口排水,現有的排水方式為人工開啟手動閥門進行排水。由于儲罐排水管路設計為虹吸結構,排水后一部分物料介質(介質為油品,如原油、蠟油、柴油及化工原料等)會存留在排水管道內。在下一次排水時儲罐排水虹吸管內所存儲的物料介質即被排到排污池中。由于排水口與排污池處的開口與大氣相通,所排出的物料介質含有的化學成分揮發到大氣中,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所排出的物料介質經排污池和管道會排放到回收池等場所需要統一回收,這樣又一次對環境造成污染,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浪費。如果在排放過程中出現管路堵塞極易出現排污池或介質回收池溢出造成介質大面積污染。
綜上,現有的儲罐脫水技術中,在儲罐虹吸口脫水時存在浪費能源,污染環境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系統及方法,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設置回流罐用于回收物料非水介質,將管道內的介質回收到儲罐內,最后統一由回流泵輸送回儲罐內,不會造成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系統,包括儲罐、管道介質傳感器、罐前處理器、回流泵、排污池和回流罐;所述儲罐的出水口通過排水管道連通至所述排污池,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排水管道上,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與所述排污池之間設置有脫水閥;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與所述脫水閥之間的所述排水管道連通有一流出管道,所述流出管道上設置有一開關閥,所述回流管道一端與所述排水管道連通,所述回流管道另一端分流成流入管道和流出管道與所述回流罐連通,所述流入管道上設置有回流閥,所述流出管道上設置有回流泵;所述回流罐通過第一旁路管道連通至所述排污池,所述第一旁路管道上設置有通氣閥;所述罐前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所述脫水閥、所述開關閥、所述回流泵、所述回流閥、所述通氣閥。
優選地,所述儲罐與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之間的排水管道上依次設置有第一手動閥與第二手動閥,所述第一手動閥與所述第二手動閥之間的排水管道通過第二旁路管道連通至所述排污池,所述第二旁路管道上設置有第三手動閥。
優選地,所述排水管道、所述回流管道、所述第一旁路管道和所述第二旁路管道上均設置有伴熱系統和保溫系統。
優選地,所述回流罐上設置有超聲波液位計,所述超聲波液位計與所述罐前處理器連接,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與所述脫水閥之間設置有流量計。
優選地,所述脫水閥和所述開關閥為氣動或電動閥;所述回流閥和所述通氣閥為電磁閥。
優選地,所述罐前處理器包括邏輯控制器和超聲油水分析器。
優選地,所述管道介質傳感器為超聲波傳感器。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無回流口的儲罐虹吸口自動脫水回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打開第一手動閥、第二手動閥,同時開啟邏輯控制器、超聲油水分析器、超聲波傳感器和超聲波液位計,在所述邏輯控制器上設定預定回流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隆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科隆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65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