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pH敏感嵌段共聚物膠束釋藥量的預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6289.6 | 申請日: | 2017-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25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章莉娟;張冉;溫李陽;吳文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6H20/10 | 分類號: | G16H20/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羅觀祥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h 敏感 共聚物 膠束 藥量 預測 方法 | ||
1.一種pH敏感嵌段共聚物膠束釋藥量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測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S1、收集不同的嵌段共聚物在酸性條件下的釋藥數據,經過異常值檢驗、正態分布檢驗后,作為因變量參與QSPR釋藥模型建模;
S2、結合pH敏感嵌段共聚物的幾何結構和電性結構特點,選取若干嵌段共聚物特征種類,并計算相應嵌段單元自相關描述符,作為自變量參與QSPR釋藥模型建模;
S3、選擇變量和方程擬合方法,在數據集樣本和描述符之間建立QSPR釋藥數學模型;
S4、基于多種檢驗標準及參數,進行模型檢驗,評估所建模型的擬合性、預測性、魯棒性、泛化能力;
S5、選出酸性條件下前期和后期的最優釋藥數學模型,供膠束釋藥量的預測和釋藥機理分析,所述酸性條件下前期和后期的最優釋藥模型如下:其中,0~12h的前期模型:
Er=8.053*LogP(1)+4.516*LogP(4)+8.687*LUMO(4)*gap(8)+38.374,Er為累積釋放阿霉素百分數,
R2=0.818,Q2LOO-CV=0.614,F=17.754,
其中,12~96h的后期模型:
Er=-3.951*LUMO(2)+6.258*LUMO(6)+11.248*LUMO(6)*dipole(8)+37.775,
R2=0.854,Q2LOO-CV=0.720,F=17.546,
式中,LogP代表油水分配系數,LUMO代表最低空軌道能,gap代表能隙,dipole代表偶極矩,括號內的數字代表此自相關描述符的步長種類,模型檢驗參數R2為決定系數,Q2LOO-CV為交叉檢驗系數,F為F檢驗的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嵌段共聚物膠束釋藥量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釋藥數據收集自13種共聚物樣本在常溫常壓、酸性條件下的緩沖溶液中,不同時間點0.5h、1h、2h、4h、12h、36h、48h、96h下的累積釋放阿霉素百分數Er,藥物與聚合物配比均為20mg/40mg,并將釋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即前期0~12h和后期12~96h,分別計算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的累積釋藥百分數,建立相應的釋藥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H敏感嵌段共聚物膠束釋藥量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段共聚物特征種類包括:最高占據軌道能、最低空軌道能、能隙、偶極矩、分子表面積、分子體積、油水分配系數、極化率和氫鍵供/受體數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pH敏感嵌段共聚物膠束釋藥量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描述符采用嵌段共聚物的嵌段自相關描述符表征,所述描述符計算步驟如下:
S211、通過圖論將共聚物分子的三維幾何結構轉換為二維的平面拓撲結構;
S212、將一個嵌段劃分為若干個單元;
S213、計算單元的特征值fk,分別代入以下公式,計算出相應的嵌段自相關描述符:
式中,BUA(l)fk是共聚物分子特征值為fk、單元間隔為l時的嵌段自相關描述符,fki和fkj分別為單元i和單元j的特征值,N為求和計算中的單元個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628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