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及其構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74587.1 | 申請日: | 201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66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海文;李立甫;余剛;李紅亮;黃偉;黃皓;楊舒洵;林勝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6;H04W24/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0102 | 代理人: | 劉小紅,李金蓉 |
| 地址: | 400035***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應急 移動 通信 系統 故障診斷 平臺 及其 構建 方法 | ||
1.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建立故障診斷專家系統,根據故障分類庫以及排障經驗建立系統故障樹;
(2)建立綜合智能信號檢測虛擬儀器,根據待檢信號的類型選擇使用何種儀器儀表,利用虛擬儀器開發平臺設計虛擬儀器;
(3)構建故障診斷平臺,建立平臺中常見故障模塊、故障排查模塊、工作狀態模塊、虛擬儀器模塊和常用工具模塊的開放性接口,根據所述各功能模塊,以及數據采集單元、主控單元和存儲單元搭建故障診斷平臺;根據各功能模塊之間的調用關系,完成故障檢測,并可視化呈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系統故障樹的構建過程為:
總結應急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常見故障,并進行分類,建立故障分類庫;
根據應急移動通信系統工作原理、運行機制和系統設備結構布局,結合排障經驗確定與各種故障現象對應的產生原因的概率;
結合故障現象與產生原因,建立頂端事件、二級中間事件、三級中間事件、…、末端事件的系統故障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綜合智能信號檢測虛擬儀器包括萬用表、示波器、幅值和電平測試儀、頻譜分析儀和功率譜測量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構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模塊之間的調用關系是:
(1)以常見故障模塊作為診斷入口,引導進入故障排查模塊;
(2)故障排查模塊調用工作狀態模塊,給出故障初判,并提示采用何種工具進行檢測;
(3)根據上述提示,調用虛擬儀器模塊或常用工具模塊完成故障檢測,并進行可視化呈現。
5.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儲單元(501)、主控單元(502)、基站射頻信號采集處理單元(503)、數據采集處理單元(504)、通用信號采集處理單元(505)、基本信號產生單元(506)、人機交互輸入單元(507)和人機交互輸出單元(508),所述基站射頻信號采集處理單元(503)采集射頻信號并傳送給主控單元(502),數據采集處理單元(504)采集中頻、基帶和音頻信號并傳送給主控單元(502),通用信號采集處理單元(505)采集電壓、電流和電阻信號并傳送給主控單元(502),基本信號產生單元(506)與主控單元(502)的方波信號輸入端連接,存儲單元(501)與主控單元(502)的數據接口連接,人機交互輸入單元(507)和人機交互輸出單元(508)分別與主控單元(502)的輸入和輸出接口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信號產生單元(506)產生1kHZ方波信號。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儲單元(501)存儲有以下功能模塊:常見故障模塊、故障排查模塊、工作狀態模塊、虛擬儀器模塊和常用工具模塊。
8.根據權利要求5到7任一項所述一種用于應急移動通信系統的故障診斷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單元(502)獲得基站射頻信號采集處理單元(503)、數據采集處理單元(504)和通用信號采集處理單元(505)采集的信號后,調用儲單元(501)中的常見故障模塊,以常見故障模塊作為診斷入口,引導進入故障排查模塊;故障排查模塊調用工作狀態模塊,給出故障初判,并提示采用何種工具進行檢測;根據提示,調用虛擬儀器模塊或常用工具模塊完成故障檢測,由人機交互輸出單元(508)進行可視化呈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458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