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74071.7 | 申請日: | 201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506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梁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峰 |
| 主分類號: | G01V3/10 | 分類號: | G01V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005 山東省濟寧市吳泰***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檢測 鍋爐 受熱 面管內 鐵磁性 沉積 探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損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
背景技術
新建電站鍋爐在建設過程中,因制造、安裝、試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鐵屑、眼鏡片、氧化物等鐵磁性物易遺留在受熱面管內,在管內節流孔及彎管內形成堵塞;在役電站鍋爐管在使用過程中也通常會出現嚴重的蒸汽側氧化皮剝落,剝落的氧化皮也易在鍋爐管內節流孔或彎管內形成堵塞,堵塞的鍋爐管溫度急劇上升從而引發過熱爆管,嚴重影響鍋爐的安全穩定運行。
為了防止爆管事故的發生,對鍋爐管內鐵磁性物沉積/堆積量的檢測十分必要。而目前對鍋爐管內節流孔或彎管內氧化皮、鐵屑等鐵磁性物沉積堵塞的測量一般采用射線檢測,由于受到現場空間的限制,實施該方法難度較大且容易漏檢,而且由于射線對人體的危害較大,影響其他檢修工作的順利進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包括受熱面管,所述受熱面管內部設有內壁,內壁上設有永磁塊,受熱面管外側設有外壁,外壁下端中部設有探頭本體,所述探頭本體包括探頭外殼和鐵圈,所述鐵圈外側纏繞有感應線圈,感應線圈右側連接有進導線,感應線圈左端連接有出導線,所述鐵圈下端中部設有霍爾元件,霍爾元件下端連接有放大器,霍爾元件上端連接有恒定電流源,恒定電流源連接有電源導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受熱面管內部設有氧化皮。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放大器連接有進導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出導線連接有檢出電阻。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鐵圈下端中部設有開口。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霍爾元件為半導體材料組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結構合理,設計新穎,通過在鐵圈中部設有霍爾元件,利用永磁塊產生的磁場在不同厚度的氧化皮的強度的變化,進而產生不同強度的電流,再通過放大器的作用將霍爾元件所檢測出的電流進行放大,根據電流信號強弱對氧化皮、鐵屑等鐵磁性物量進行確定,無需進行射線進行檢測,受到現場空間的限制小,實施簡單,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中探頭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鐵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檢測鍋爐受熱面管內鐵磁性物沉積的探頭,包括受熱面管1,所述受熱面管1內部設有氧化皮3,所述受熱面管1內部設有內壁5,內壁5上設有永磁塊6,用于產生恒定的電磁場強度,受熱面管1外側設有外壁2,外壁2下端中部設有探頭本體4,所述探頭本體4包括探頭外殼10和鐵圈8,鐵圈8下端中部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霍爾元件17,所述鐵圈8外側纏繞有感應線圈16,用于反饋流經鐵圈8中的磁通量,用于感應線圈16右側連接有進導線9,用于接入放大器14的放大電流信號,感應線圈16左端連接有出導線10,出導線10連接有檢出電阻,便于我們進行檢測,所述鐵圈8下端中部設有霍爾元件17,霍爾元件17為半導體材料組成,從而增加了霍爾元件17的靈敏度,霍爾元件17下端連接有放大器14,用于放大霍爾元件17產生的微弱信號,放大器14連接有進導線11,霍爾元件17上端連接有恒定電流源13,用于產生恒定的電流,恒定電流源13連接有電源導線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峰,未經梁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407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