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鑒定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引物組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3760.6 | 申請日: | 201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82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謝芝勛;范晴;謝志勤;謝麗基;黃莉;黃嬌玲;張艷芳;曾婷婷;王盛;羅思思;鄧顯文;劉加波;龐耀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獸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70 | 分類號: | C12Q1/70;C12Q1/689;C12N15/11;C12Q1/04;C12R1/35;C12R1/9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何葉喧 |
| 地址: | 530001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鑒定 支原體 傳染性 氣管炎 病毒 引物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鑒定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引物組及其應用。本發明保護引物對甲和引物對乙組成的引物組合。引物對甲由序列1所示的引物F1和序列2所示的引物R1組成。所述引物對乙由序列3所示的引物F2和序列4所示的引物R2組成。采用引物對甲和引物對乙,通過二重二溫式PCR檢測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具有特異性好、靈敏度高、普適性好、方便快速等優點,可用于臨床鑒別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本發明為牛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鑒定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引物組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牛支原體(Mycoplasma bovis,MB)主要引起牛呼吸困難、氣喘、咳嗽,同時還可引起關節炎、乳房炎、生殖道炎、角膜結膜炎、耳炎等。謝建華等人在2008-2013年間對重慶地區1606份牛血清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MB陽性率為49.00%。郭澍強等人對寧夏16個規模化養殖場的460份牛血清進行了牛支原體抗體的檢測,結果顯示MB陽性率為32.17%。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bovine herpesvirusⅠ,IBRV)又稱為傳染性牛鼻氣管炎病毒,主要引起牛高熱、鼻炎、呼吸困難和母畜流產等疾病。該病影響牛群的繁殖和產奶,給養牛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韓照清等人在2011年間采自西藏(988份)、青海(475份)和四川(377份)共1840份牦牛血清樣品進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抗體檢測,結果IBRV陽性率分別為38.6%、44.6%、27.9%。孫慶宇等人(2014年)在內蒙古地區16個奶牛養殖場的2321頭奶牛進行牛傳染性鼻氣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IBRV平均陽性率為75.7%。張弦等人(2015年)對上海地區19個規模化牧場共920份血清樣品進行IBRV血清抗體檢測,結果表明IBRV抗體陽性率為46.74%。李永琴等(2016年)對寧夏地區18個規模化奶牛場470份血清進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的血清學調查,結果顯示平均陽性率達到71.9%。
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均能引起牛呼吸道疾病,臨床癥狀態相似難以區分,因此急需建立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快速檢測技術,為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防控提供技術支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鑒定牛支原體和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引物組及其應用。
本發明首先保護一種引物組合,為如下(a1)或(a2)或(a3):
(a1)由引物對甲和引物對乙組成;
(a2)所述引物對甲;
(a3)所述引物對乙;
所述引物對甲由引物F1和引物R1組成;
所述引物F1為如下(b1)或(b2):
(b1)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單鏈DNA分子;
(b2)將序列1經過一個或幾個核苷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序列1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所述引物R1為如下(b3)或(b4):
(b3)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單鏈DNA分子;
(b4)將序列2經過一個或幾個核苷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序列2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所述引物對乙由引物F2和引物R2組成;
所述引物F2為如下(c1)或(c2):
(c1)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的單鏈DNA分子;
(c2)將序列3經過一個或幾個核苷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與序列3具有相同功能的DNA分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獸醫研究所,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獸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37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