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支持多樣性架構組件的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3672.6 | 申請日: | 201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80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朱煜煌;曾閔棋;謝靖慈;黃奕欽;劉景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偉;王錦陽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持 多樣性 架構 組件 軟件 定義 網絡 控制器 | ||
本發明是一種支持多樣性架構組件的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其包含有開源Open Flow協議的至少一網絡控制器,而一控制器代理模塊支持各該網絡控制器,且可將相異的各該網絡控制器各自的北向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轉換為相同的一北向界面,再有一內建網絡應用模塊透過該控制器代理模塊管控外部的至少一Open Flow交換器且進行網絡障礙查測,而本發明另有一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服務器模塊搜集軟件定義網絡中的網絡拓撲信息和訊務量信息,以及用于儲存該些信息的一數據庫模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軟件定義網絡,尤指一種支持多樣性架構組件是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其可以彈性因應不同的需求且具備多樣性架構。
背景技術
軟件定義網絡是一種新興的網絡架構,相較于現有網絡機制,其控制層(ControlPlane)與數據傳輸層(Data Plane)都在網絡設備上,并且是專屬于硬件的網絡設備,不同廠商提供的設備其各自有不同的設定,而這些相異設備之間則是依據IETF(The 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所制定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標準來進行傳輸,軟件定義網絡打破了傳統的機制,其將網絡設備上的控制層和數據層相互分離并將控制層集中化,網絡設備僅負責數據傳輸功能,其網絡設備可以是通用規格設備,其中,所有數據傳輸的策略皆由集中式的控制器來執行。
而先前技術中,有著中國臺灣專利編號第201605198號“智能網絡管理裝置以及管理網絡的方法”,其揭露了一種智能網絡管理裝置,包含有:一分析單元,根據接收的網絡封包進行一分析,以判斷一給定事件是否發生;一處理單元,當該分析單元判斷出該給定事件發生,產生并發送一指令給一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控制器,以更改一SDN切換器的設定;或是,中國專利第WO105024939號“一種基于Open Flow的SDN網絡環境下分布式控制器系統”。該專利包括決策器模塊、控制器資源池、Open Flow控制服務器和Open Flow交換機,其中,決策器模塊是整體系統功能的核心,其負責檢測ActiveController的運行,而控制器資源池用以收集所有的Empty Controller,而Open Flow控制服務器要實時監測本身的負載,Open Flow交換器則是執行數據的轉發功能。
然而,目前的軟件定義網絡僅勾勒出控制層和數據層的分離,且定義控制層和數據層以—Open Flow協議作為彼此溝通的協議,其架構尚未深入以下問題進行探討:第一、現有多種開源的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控制器軟件,如何有效地利用與支持多種開源軟件,以避免受限但也不必進行再研發的相關問題;第二、大型軟件定義網絡需要多個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而多個控制器之間如何有效的進行溝通的相關問題;第三、針對軟件定義網絡的障礙查測機制問題;第四、軟件定義網絡同時存在實體網絡設備與虛擬網絡設備,該如何進行有效率的管理等相關問題;以上,當知軟件定義網絡在實際運用上仍有上述問題亟待解決。
本案發明人鑒于上述習用方式所衍生的各項缺點,于是亟思加以改良創新,并經多年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后,終于成功研發完成一種可以支持多樣性架構組件的軟件定義網絡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可支持多樣性架構組件的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在實際運用上,應可運行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網絡架構或規模。
本發明可支持現有開源控制器軟件,另外,當面臨大型網絡規模時,單一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無法滿足需求,須由多個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進行管理,而此時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之間的溝通與協同合作就非常重要。
本發明提出的多樣性架構組件的軟件定義網絡控制器,可有效管理包含實體網絡設備與虛擬網絡設備的軟件定義網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36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