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房屋建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72317.7 | 申請日: | 2014-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059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朱曉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曉義 |
| 主分類號: | E04H9/02 | 分類號: | E04H9/02;E04H9/14;E04H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 44275 | 代理人: | 張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外層流體 房屋建筑結構 流體通道 內層 殼體外界 建筑物 相通 概念運用 抗災能力 殼體內部 殼體外部 流體壓力 擾流結構 依次排列 由外向內 通氣口 壓力差 差轉 殼體 氣口 推動力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房屋建筑結構,其中一種房屋建筑結構包括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內層流體通道和外層流體通道,所述殼體、外層流體通道和內層流體通道由外向內依次排列設置;所述內層流體通道通過多個第一通氣口與殼體外界相通,所述外層流體通道通過多個第二通氣口與殼體外界相通;所述外層流體通道內和/或所述殼體外部設有凹凸于表面的擾流結構。將壓力差概念運用在建筑物中,通過將壓力差轉變為推動力,從內向外轉移對建筑物的流體壓力,增強建筑物的抗災能力。
本發明為以申請日為2014年11月19日、申請號為201410662718.7、發明名稱為“一種房屋建筑結構”的發明專利為母案進行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具體說的是一種房屋建筑結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地震、風災、水災等自然災害中,給人們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嚴重破壞和損失,尤其是我國處于各種災害的多發地段;而現在建筑結構中并沒有有效減少上述自然災害的有效辦法。
不論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高樓或平房、自從人類有了房屋開始,所有房屋的外部殼體都是使流體從周圍經過的流速大大提高而未從改變,由此引來更大的周圍環境高壓力向殼體周圍低壓力轉移而平添更大流體壓力。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建筑被毀在風暴之中,其原因是把環境中的流體壓力引向自身,也就是把災害引向自身。
現代建筑的殼體多為各種流體線性結構,使流體從中經過的流速大大提高,圍繞殼體周圍的流體層為快速區,遠離一些距離的流體層為慢速區,平時感覺不到什么,尤其是風暴吹襲時,快速區的流速遠更快過風暴的流速,此時四周環境更大范圍形成慢速區產生更多額外的低流速高壓力,統統都從四面向快速區的低壓力轉移壓力差,使建筑周圍殼體上承受比風暴還大得多的流體壓力。
當地震發生時,地震波從地底向四周傳遞,地震越強,地震波產生的沖擊力越強,破壞力越強,當建筑不能抵抗地震波時,建筑就會倒塌或被破壞。美國的部分地區,每年因龍卷風吹毀的房屋不知多少,我國沿海及世界各地每年因此受災的人也不知多少。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抵抗風災、水災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房屋建筑結構,同時也提供一種冬暖夏涼,低碳環保的建筑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與上述傳統的建筑結構相反、改變現有建筑結構所形成的流體分布和流體壓力方向,提供一種房屋的建筑結構,解決現有建筑結構抗風、抗震能力或抗洪能力不足導致的易坍塌問題、并提供一種冬暖夏涼的低碳環保的建筑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房屋建筑結構,包括殼體,在殼體內依次設有外層流體通道和內層流體通道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二通氣口、第一通氣口與殼體相通,所述外層流體通道內設有凹凸于表面的擾流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個技術方案為:
一種房屋建筑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有內層流體通道,所述殼體外部設有凹凸于表面的擾流裝置;所述內層流體通道通過第一通氣口與所述擾流裝置相通。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個技術方案為:
一種房屋建筑結構,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在殼體上設有多個內表面為相對平面外表面為弧面的擾流板,所述擾流板通過連接件活動或固定連接于殼體外部,各擾流板之間非緊貼的間隙形成第一通氣口,各擾流板內表面與殼體之間形成的流體通道通過第一通氣口與外界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曉義,未經朱曉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231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