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湖泊景觀水體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72259.8 | 申請日: | 201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57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虢清偉;常莎;陳思莉;黃大偉;易皓 | 申請(專利權)人: | 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E02B3/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楊燕瑞 |
| 地址: | 51065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湖泊 景觀 水體 初期 雨水 污染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體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湖泊景觀水體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城市景觀水體作為城市的重要資源和環境載體,關系到城市生存,制約著城市發展,是影響著城市風格和美化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
南方城市景觀水體大都處于嚴格的閘控狀態,非行洪季節基本無過境水量,水體處于緩滯流狀態,自凈能力低下,加上接納一定量的外源污染物,許多城市景觀水體水質惡化、富營養化加劇、水生態系統退化,景觀水體逐漸喪失其應有的環境和社會功能。
湖泊景觀水體大多數分布于公園、大型住宅小區、村鎮風水塘等地方,其不僅可以美化環境,同時具有承載水體循環、調節生態環境和解決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其重要而特殊的景觀價值、實用功能價值和生態價值越發受到重視和關注,而人工景觀水面也越來越多服務于大眾的日常生活。以杭州西湖為代表的天然湖泊、與以頤和園昆明湖為代表的人造湖泊或者房產開發區內的人造景觀湖,這些景觀水體都已成為生態城市建設的重點內容和現代化城市的標志之一,為城市的魅力體現增添了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
城市景觀水體面源污染由于短期內污染負荷較高,難于控制,因而成為日益關注的環境問題。降雨事件發生時,雨水流經滲透性很差的城市地面,帶走大量城市污染物。城市徑流成分復雜,與景觀水體的周圍環境密不可分,尤其是初期雨水,對水體的污染不容小視。據相關報道,美國河流的水質污染成分有50%甚至更多來自各種城市徑流的面源污染,其城市下游水質有82%為地面徑流所控制,可見面源污染對城市湖泊景觀水體具有巨大的危害。
生態改善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環保的低投資、高效益、便于應用、發展潛力大的新興技術。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者是培養接種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從而使水體得以凈化。此外,生態改善技術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美學相結合,在治理區建立休閑和體育設施,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結合我國的國情,這種處理效果良好、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較低、耗能低、無二次污染的水體修復技術十分適合我國湖泊治理。
湖泊景觀水體的主要特點是水域面積相對小,水體容量有限,水體置換時間長,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大多為靜止或流動性差的封閉緩流水體。較小的景觀水體有的采用的水源是自來水,因而水體中缺少穩定的生態系統,自凈能力極低,使得景觀水體極易受污染,甚至發黑發臭,不僅無法起到應有的景觀美化作用,反而成了環境的衛生死角。
隨著初期雨水的危害性被人們所認知,在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的規劃設計中,已經開始考慮到初期雨水的收集處理,但初期雨水的收集量的設計計算及收集率都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初期雨水可采用調蓄池進行收集,待無雨時,排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但該方法會增大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同時亦會有未收集到的初期雨水流入附近的景觀湖泊水體。在湖泊景觀水體旁建設初雨處理設施,雖可有效減少進入水體的污染物,但其需要額外占用土地,且對湖泊周圍的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湖泊景觀水體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
本發明方法具體為利用面源污染物削減技術、生態改善技術與景觀水體生物自凈功能強化技術相結合對入景觀水體的初期雨水污染進行控制,使湖泊景觀水體初期雨水污染得到控制和改善。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方案實現:
一種湖泊景觀水體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具體為利用面源污染物削減技術、生態改善技術與景觀水體生物自凈功能強化技術聯合形成系統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方法;所述系統包括生態磚、植物處理系統及水棲動物聯合處理。
所述生態磚后依次鋪設有植物碎石層和土工織物反濾材料。
所述土工織物反濾材料可為無紡布、土工格柵等。
所述土工織物反濾材料鋪設寬度不得小于15cm,優選為20cm。
所述生態磚包括生態擋墻磚和生態魚巢磚。
所述植物處理系統包括中生植物、耐淹中矮莖植物和水生植物。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系統具體包括無紡布,植物碎石層,生態擋墻磚,生態魚巢磚,中生植物,耐淹中矮莖植物,水生植物,水棲動物等部分。
其中,所述無紡布沿湖泊邊敷設;所述中生植物種植于湖岸上;所述耐淹中矮莖植物種植于生態擋墻磚水位線以上;所述生態擋墻磚水位線以下種植水生植物;所述生態魚巢磚設于水位線以下最底下兩層。
所述無紡布采用規格為200g/m2雙層敷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未經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722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